不清楚。哈薩克族是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160萬,全世界哈薩克族有1900萬。中國哈薩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使用的哈薩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薩克文,哈薩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爾文字)哈薩克文。哈薩克族是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也是中國、 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蒙古國等國的少數(shù)民族。哈薩克民族形成于15世紀的哈薩克汗國時期。1932-1933年蘇聯(lián)哈薩克大饑荒期間數(shù)十萬哈薩克人從哈薩克斯坦逃到中國。中國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少數(shù)分布于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歷史上哈薩克族主要從事畜牧業(yè),現(xiàn)在大部分哈薩克族定居在城市。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
庫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
2019年11月12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蒙古族安代舞、布魯”項目的保護資格。[
新疆都有哪些被重點保護的文物?
新疆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中樞要地,是東西方文明交流薈萃的重要區(qū)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族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創(chuàng)造了輝煌璀璨的優(yōu)秀文化,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跡,不僅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同時也是各民族共同締造中華文明的歷史見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wù)院先后公布了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96處,其中新疆113處。
在這113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古遺址49處,古墓葬28處,古建筑14處,石窟及石刻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建筑13處,年代上至石器時代,下至近現(xiàn)代。
以漢唐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
這些全國竽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總體上反映著新疆的歷史進程,體現(xiàn)了新疆舊石器時代至近現(xiàn)代時期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是新疆現(xiàn)存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精華。
樓蘭古城一隅
在49處古遺址中,有城址、烽燧遺址,佛寺遺址,礦冶遺址。聞名于世的古城,有樓蘭故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尼雅遺址、米蘭遺址等,這些故城或為國都、或為府治、或為縣治、或為屯所。城址各以夯土城墻圍護,城內(nèi)保存有大面積的建筑遺存。烽燧遺址有克孜爾尕哈烽燧,孔雀河烽燧群等。佛寺遺址有熱瓦克佛寺、蘇巴什佛寺遺址等。這些名聲顯赫的古代遺址反映了當(dāng)時的地方政權(quán)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宗教傳播等方面都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交流與聯(lián)系。遺址中的出土遺物非常豐富,有文書、簡牘、壁畫、繪畫、塑像、毛織品、錦絹、棉布,以及錢幣、玻璃器、漆器、銅器等。文書寫本中有梵文、突厥文、回鶻文、佉盧文、漢文、藏文、蒙文文獻,以及中古伊朗語寫本和少量“吐木休克語”、巴克特里亞語寫本,有摩尼教、佛教、景教等宗教經(jīng)籍。
沙海中的尼雅遺址
喀拉墩古城跡址
28處古墓葬的時代跨度大,內(nèi)涵豐富,反映了不同時代具有地方文化特點以及伊斯蘭文化色彩的生活及喪葬習(xí)俗。其中有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焉不拉克古墓群,察吾乎古墓群,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五堡墓群,洋海墓群,扎滾魯克墓群等,代表了不同地區(qū)史前時期考古文化發(fā)展的一般狀況。察吾乎古墓群共有相毗鄰的5處大型墓地。墓地除墓葬區(qū)外還有祭壇區(qū)。墓地大而埋葬密集,排列有序。洋海墓群也是由多個相毗鄰的墓地組成,既集中又有間隔地均勻分布。隨葬品有精美彩陶、青銅器、刻畫圖案的木器具、各類動植物標(biāo)本,保存完好的干尸和服飾。漢唐時期的山普拉墓群、營盤墓群、阿斯塔那墓群等,出土的各種器物及官、私文書是研究中原王朝與西域諸國關(guān)系以及絲綢之路的重要資料。
阿墩喬魯石圍欄墓
哈密回王墓
伊犁將軍府
巴侖臺黃廟古建筑群
塔城紅樓全景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全景
艾提尕爾清真寺全景
吐裕溝石窟外景
阿艾石窟外景
庫木吐喇千佛洞第五聯(lián)洞
滿漢王府全景
速檀歪思汗麻扎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