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津人,這些年來工作原因接觸了很多北京人,男女一樣都挺好的,講理懂面兒。記得99年在公司的休息室和幾個北京同事看泰達客戰(zhàn)國安,結(jié)果泰達贏了,我這個在屋里蹦啊,給這哥幾個氣得啊,哈哈,這場面我一直記著。我覺得兩地除口音不同外,民風民俗生活習慣基本相同,甚至有些俚語都一樣。全國就這倆地兒的人最愛聽相聲,就這倆地的人喜歡活物兒,養(yǎng)個蛐蛐,懷里揣個蟈蟈,就這倆地的人最愛搗鼓文玩等等
天津人最樸實的民風是什么?
我覺得要說天津人最樸實的民風必須是我們不愛麻煩人,能自己解決的就自己解決,盡量不麻煩別人,走在天津的街頭巷尾總能聽到天津的朋友說這些話:“我最怕給人添麻煩”、“咱這輩子從來沒麻煩過人”、“咱可不能給人添麻煩”,即便是在馬路上打聽道兒,也要先說一句“麻煩您”,問完之后再來一句:“給您添麻煩啦!”。天津老少爺們兒常掛嘴邊的這種“不麻煩人”的民風,一直以來貫穿于天津人的思想生活中,并普遍堅守。下面就為您講講其中的故事。
“不麻煩人”的書法家嚴范孫 現(xiàn)在許多人都知道嚴范孫,是津沽四大書法家之一,也知道他是被張伯苓譽為“南開校父”的大教育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不麻煩人”的人。
嚴范孫這一生中,從不讓人為其過生日。為嘛?就是不愿麻煩人。他立下規(guī)矩,生日那天拒不見客,不收禮物。臨近生日,有時還離津避往北京。那么,有多少人想借此向他表示敬慕和愛戴呢?嚴范孫原在翰林院里當官,宣統(tǒng)初年辭官,回天津興辦新學。且不說,他把自家絕大部分家產(chǎn)用于興辦教育事業(yè)。在家中始辦南開學校,每月所需經(jīng)費二百兩銀子,頭一年由他和王奎章兩家分擔,第二年即全由他一家負擔,并堅持數(shù)年之久。南開大學成立后,他又捐款、捐地。晚年,還在南開大學設(shè)范孫獎學金。此外,還無償開辦了保姆講習所、蒙養(yǎng)園、女學堂、英文館……
“不麻煩人”的境界
“不麻煩人”的境界是付出。他一生中曾三次為官,宦囊如洗,舉債奉公。他先后擔任貴州學政、直隸學務(wù)處督辦和學部侍郎。為助學傾其所有,卸任回津,負債二萬二千余兩白銀、一萬八千多銀圓,最后向交通銀行以八厘五年息,借銀還債。
他先后多次拒絕袁世凱勸任直隸總督、教育總長、總統(tǒng)府高等顧問的游說;屢拒黎元洪、段祺瑞委以的高官;堅辭為溥儀做授讀之師。這樣的人,可想而知,要為其賀壽的人少得了嗎?
有一次,嚴修籌辦的城南詩社的眾詩友,隨李琴湘及華世奎來找他,勸說其籌辦七十大壽并征詩賀壽。嚴范孫堅持“不麻煩人”,作了一篇《避壽文》,凡素常相好,每人送一份。他講:“壽言之體,有文無實。言苦者藥,言甘者疾。使人訣我,人我兩失。便活百年,不做生日?!?/p>
1927年嚴修自覺壽將不永,為做到死后也“不麻煩人”,立下遺言:“不必致訃;不作哀啟;不唪經(jīng),不樹幡竿,不糊冥器,不焚紙錢;不設(shè)酒;不受一切儀物……”
說了這么多,其實不止這些名人,即便是天津的尋常百姓家也諸多“不麻煩人”的長輩、朋友,像我就會為了不麻煩朋友,家人,自己獨立安排所有出行、生活、工作,雖然這個社會上“好意思”開口的人很多,但我覺得天津真的是一個民風樸實,百姓實在的城市,有時候不麻煩人就是少開口、多動手,凡事多替別人著想,做一個利他而非只利己的人。歡迎大家留言,說說你們招人幫忙、愛麻煩人嗎?你覺得天津最樸實的民風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