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雙版納飲食文化特點(diǎn)
01
手抓飯
巨大的芭蕉葉上擺放著各種美食,水果和五花肉可以一起下肚,辣醬和甜糯的紫米飯搭配也很神奇,隨心所欲,想吃什么就抓起什么!讓人大呼過癮!
02
香茅草烤魚
香茅草是生長在亞熱帶的一種茅草香料,天然含檸檬香味,和胃通氣、醒腦提神,把香茅草捆綁在魚身上,腌制過的魚肉加上香氣撲鼻的香茅草,單單是氣味就讓人欲罷不能。
03
菠蘿飯
菠蘿飯分甜、咸兩種。甜口的菠蘿飯常用紫糯米做成,紫糯米用水浸泡七至八小時,菠蘿頂部切蓋,掏去菠蘿果肉,菠蘿果肉切丁與泡好的紫糯米混合,有時也加入少許葡萄干,放入菠蘿容器內(nèi),把切去的蓋蓋上,放到甑鍋里蒸熟,整個菠蘿散發(fā)出迷人的香氣。糯米香與菠蘿香融合得天衣無縫,味道香甜,別具風(fēng)味。
咸口的菠蘿飯則用香米做成,菠蘿剜去果肉后切丁,與胡蘿卜、玉米、青豆、蝦仁、蒸熟的香米飯同炒,不用放雞精、味精一類調(diào)味料,就已經(jīng)散發(fā)出一股清新的鮮香!炒好的米飯盛入菠蘿中,好吃又好看。
04
傣味烤雞
傣味烤雞,又稱為勐海烤雞,是勐海當(dāng)?shù)氐奶厣朗常u配上特有的傣味香料烤制,色澤金黃,外酥里嫩,肉質(zhì)鮮嫩清甜、香而不膩,配合秘制辣椒粉蘸料,更是香辣美味!食用時直接用手撕著吃,口感更是風(fēng)味十足??倦u習(xí)俗在傣族飲食文化里源遠(yuǎn)流長,是傳統(tǒng)傣家烤制菜系里最具特色的菜品,從傳統(tǒng)傣家宴席到街頭小吃,到處都有烤雞的蹤影。
05
香竹糯米飯
香竹飯用的竹子本身會散發(fā)香味,晶瑩柔軟的米粒彌漫著香味,讓人口生津液,胃口大開,這也是傣族人每天必吃的主食之一。香竹飯軟而細(xì)膩,香氣撲鼻,身影出現(xiàn)在西雙版納的大街小巷,方圓幾里都能聞到香竹飯的香氣,飄香四溢真的是很誘人呢。無論是游客還是本地人,都忍不住為這一筒香飯駐足。
06
包燒
以芭蕉葉或柊葉為烹飪工具,將欲烹飪的食物用鮮葉包裹,以火塘的炭火為熱源,將食品燒熟,蕉葉獨(dú)有的香味清新誘人,不管是什么食材,都能與之完美交融。包燒牛肉,包燒五花肉,包燒野生菌,包燒野菜……每一種食材在經(jīng)歷包燒烹飪后,都散發(fā)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自然香氣。
07
舂雞腳
品嘗到人生中第一口舂雞腳的時候,相信沒有人能逃出一盤吃光還覺得不過癮的魔咒!雞腳煮熟,與西紅柿、胡蘿卜、洋蔥、青檸檬、小米椒、豇豆、大芫荽、大蒜等調(diào)味料一同放入石臼中舂搗,雞腳骨肉分離,香料的汁液充分浸入雞腳中,酸辣鮮香,十分入味!食用前再撒上一把炒過的花生碎,畫龍點(diǎn)睛似的將整道菜的香味都勾了出來。夏季吃上一份舂雞腳,暑氣瞬間就被擊得粉碎。
08
油炸青苔
油炸青苔是傣族特別傳統(tǒng)的一道美食,傣族人把江河中的青苔采集洗凈,然后煎黃,吃起來又香又脆,還能清涼解毒,如果去到西雙版納的話一定要試試。
09
炸牛皮
炸牛皮是西雙版納的傣族特色佐酒佳肴,其口感泡脆,蘸番茄醬吃,辛香回甜,獨(dú)具風(fēng)味。不過要注意,這里蘸的番茄醬可不是我們平時吃薯?xiàng)l蘸的番茄醬,而是用新鮮番茄、大蒜、檸檬、小米辣椒自制的醬料,口感酸辣爽口,本地稱為“番茄喃咪”。如果到西雙版納游玩,小酌一杯,搭配炸牛皮就口,十分愜意。
10
傣味酸筍雞
酸筍雞是來西雙版納旅游必吃的一道美味佳肴,雞以歲雞為上,筍以陳年筍為佳。雞肉切塊后爆炒,適時加入酸筍、草果、胡椒、砂仁、蒜、姜等配料,再加水文火慢燉。酸筍雞湯汁清香,酸飴適口,回味悠綿,酸筍獨(dú)特的味道為雞肉增添了無窮風(fēng)味。除了燉雞,酸筍炒牛肉、酸筍煮魚也非??煽?。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酸筍的味道,如果你熱愛螺螄粉,那一定不能錯過這碗同樣“酸臭”的酸筍雞。
2. 西雙版納傣族飲食文化
1、菠蘿蜜
景洪菠蘿蜜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的特產(chǎn)。菠蘿蜜果實(shí)碩大,香氣濃郁,肉質(zhì)細(xì)膩,味甜入蜜。依果實(shí)大小而論,堪稱果王。
2、小??Х?/p>
咖啡是現(xiàn)代都市人群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西雙版納的咖啡非常出名,也是那里的一種特產(chǎn)。西雙版納的咖啡喝其他的熱帶國家產(chǎn)的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不僅是體積上更小了,同時它的味道更加香醇,還帶著一點(diǎn)獨(dú)特的甜味,是咖啡中的精品。
3、傣家火燒干巴
以精選的上等牛肉,配以版納獨(dú)有的植物香料,采用火炭燒烤“并窩”的方法烤制而成,當(dāng)牛肉烤至褐紅油潤,用木錘輕輕敲打成絲狀,食之,噴香可口,其奇妙滋味是不可多得的牛肉佳品。
4、腌牛筋
腌牛筋是傣族的一道名萊.制作時,將牛頭、牛腳用開水燙過后把毛刮去,再放到火里燒透,然后用水泡洗干凈,砍成小塊放進(jìn)鍋里煮爛,出鍋后將骨頭剔掉切成小片,裝入盆里用淘米水浸泡3小時后撈出來,再用冷水淘洗干凈濾干水,把準(zhǔn)備好的辣子、姜、蒜、花擻、鹽等佐料倒入盆中拌勻,裝入罐中封好,半月后即可食用.滋味酸香,質(zhì)地軟嫩,清涼爽口。
5、普洱茶
西雙版納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發(fā)源地之一,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納境內(nèi)。早在明清時期,普洱茶就是中國最古老的茶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
6、西雙版納氆氌
氆氌實(shí)為手工織成的毛呢,也叫藏毛昵。氆氌是加工藏裝、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相傳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藏族人們?nèi)粘I钪兴嫉匚蝗鐑?nèi)地的棉布一樣重要而普及。氆氌為藏族人民以手工制作,細(xì)密平整,質(zhì)軟光滑,作為衣料或裝飾的優(yōu)質(zhì)毛紡織品,是以西寧羊毛為原料,經(jīng)紡紗、染色、織造、整理等工序制成。
7、傣錦
傣錦是云南省傣族人民的民間織錦,是一種古老的紡織工藝品,以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絢麗、美觀大方、堅(jiān)牢耐用和富有濃郁的民族風(fēng)格而著稱。它的圖案豐富多彩,有各種珍禽異獸的動物圖案、五谷花卉和幾何紋圖案等。
8、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云南傣族、拉枯族同胞別具一格的風(fēng)味茶。因茶葉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傣語稱為“臘跺”,又加其原料細(xì)嫩,被雅稱為“姑娘茶”,拉枯族語叫“瓦結(jié)那。
9、香茅草烤魚
香茅草烤魚,是云南滇南地區(qū)的一道碳烤鮮羅飛魚菜肴,也是地道傳統(tǒng)的一道傣族風(fēng)味菜肴。主要材料有羅非魚,輔料有蔥、姜、蒜、青辣椒、芫荽。由于做法獨(dú)到、香料獨(dú)特、鮮香可口,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貴賓不可少的一道菜。
10、西雙版納土蜂蜜
西雙版納土蜂蜜是由中華土蜂采集熱帶雨林多種中藥材植物、水果及奇異花卉的花蜜經(jīng)過充分釀制而成。其蜜質(zhì)清香,呈深琥珀色,結(jié)晶細(xì)膩。其蜜源位于西雙版納熱帶原始雨林,這里花香四季,生態(tài)無污染。
3. 西雙版納民俗文化特點(diǎn)
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fēng)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內(nèi)分干季和濕季,年平均氣溫在21℃。干季從11月至翌年4月,溫季從5月至10月。終年無霜雪。 年霧日達(dá)108—146天。景洪地區(qū)極端最高氣溫達(dá)41.1℃,極端最低氣溫2.7℃,常年適于旅游觀光。 西雙版納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fēng)氣候,山區(qū)為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diǎn)。一年只分為雨季和旱季兩季。雨季長達(dá)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則長達(dá)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绻阆肴ノ麟p版納,任何時間都可以。西雙版納是云南省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一個沒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這里的平均氣溫是16℃,而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也只有28℃。這樣的氣溫使得西雙版納是個從來沒有降過雪的地方,也個是長時間處于陽光下面的地方。西雙版納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說法。1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雙版納旅行是最合適的,這段時間氣溫不高,也不冷,如果6—9月到西雙版納旅行就有機(jī)會嘗遍那里的熱帶水果,真是妙不可言。5—10月進(jìn)入雨季,不過這里的公路路況較好,所以還是擋不住這里的旅游旺季的到來?! ÷糜螀^(qū)特色 多綠、多霧、多傣家民風(fēng)、溫馨和諧、原生態(tài),與東南亞諸國有著質(zhì)的區(qū)別,特有韻味。西雙版納是全國唯一熱帶雨林自然保護(hù)區(qū),林木參天蔽日,珍禽異獸比比皆是,奇木異葩隨處可見。離泰國、緬甸很近的西雙版納充滿了佛風(fēng),佛塔寺廟與傣家竹樓、翠竹古木交相掩映,一派神圣景象。 傣族潑水節(jié) 西雙版納傣族的新年,傣語稱為“楞喝??啊被颉吧?氨冗~”。由于歡度新年的時候,要舉行熱烈而隆重的潑水祝?;顒樱獾厝硕及阉Q為潑水節(jié)。傣歷新年,既 不同于公歷的六月。傣語的“楞喝??啊?,其意就是六月新年。傣歷,是一種陰陽合歷,年是陽歷年,月是陽歷月。據(jù)納西凈地的小妖推斷,傣族過年的時間雖在六月,但節(jié)期并不固定在六 月×日,而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初之間變動,年年都需推算,才能確定過年的確切日子。 歡慶節(jié)日 節(jié)慶日期:傣族過年的時間雖在六月,但節(jié)期并不固定在六月×日,而是在六月中旬至七月初之間變動,年年都需推算,才能確定過年的確切日子?! 』顒拥攸c(diǎn):西雙版納傣族聚居地,播放古城歌曲《納西凈地》?! 」?jié)慶特色:西雙版納傣族的新年,要舉行熱烈而隆重的潑水祝?;顒?,在每年的六月至七月間舉行,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xiàng)活動?! c祝方式: 這天要“趕擺”(集會娛樂),人們穿戴一新,載歌載舞在趕擺上集中,放高升、放高升、劃龍船、丟包,歡度佳節(jié)?! 那暗拇鰵v年,多以村寨為單位舉行,規(guī)模 不大。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以后,各級政府已把傣歷年作為一個加強(qiáng)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民族風(fēng)情、招商引資、吸引國內(nèi)外游客、商賈的有組織、有領(lǐng)導(dǎo)的活 動,不僅開展?jié)娝?、放高升、龍舟競渡、放焰火、飛燈、堆沙等傳統(tǒng)活動,還增加了文藝表演、商品展銷、貿(mào)易洽談等內(nèi)容,各個公園也利用優(yōu)勢,開展剽牛、斗 雞、大象表演和民俗表演、射弩等各種活動,使節(jié)日活動規(guī)模宏大,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國際友人、海外僑胞、省內(nèi)外游人、商家紛至沓來,與西雙版納各族人民 一起歡度佳節(jié),欣賞濃郁的民族風(fēng)情活動,觀賞當(dāng)?shù)孛匀说娘L(fēng)光,開展經(jīng)濟(jì)貿(mào)易活動。傣歷年已成為增強(qiáng)文化經(jīng)濟(jì)交流,增強(qiáng)友誼和民族團(tuán)結(jié)的重要節(jié)日。
4. 西雙版納民俗飲食文化
西雙版納特色小吃比較多,主要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1、菠蘿紫米飯。菠蘿紫米飯也是具有傣族特色的糯米制食品,首先要將紫糯米浸泡7~8個小時,將菠蘿頂端切一個蓋,掏去菠蘿心,放入紫糯米,蓋上菠蘿蓋后放到甄鍋里煮,聞到香味后,即可開蓋食用,味道有點(diǎn)甜,且有補(bǔ)血潤肺的功效。
2、香茅草烤魚。香茅草烤魚是一道傣族風(fēng)味菜。將洗凈的魚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燒烤,并抹上適量的豬油,烤時香氣四溢,烤出來的魚香味撲鼻,魚肉酥脆、味道鮮美獨(dú)特。
3、喃咪。喃咪是傣語,漢語就是醬的意思。喃咪的種類有很多,番茄喃咪、花生喃咪,甚至還有螃蟹喃咪。通常情況下,喃咪與一些煎炸食物一起食用,再加上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一種小酸果。
4、卵石鮮魚湯。卵石鮮魚湯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魚湯鮮美味甜,而且具有燒石的香味。將河中的卵石取來洗凈,放到火塘中燒紅,將燒紅的卵石一個接一個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鮮魚的鍋內(nèi),直至使水沸騰,然后又將燒紅的鹽塊放入,鮮魚湯便燒成了。
5、香竹飯。香竹飯是具有濃郁傣家特色的名吃,把米飯放在竹筒里用火烘烤而成,又稱竹筒飯。將香竹的竹節(jié)砍下作底,泡過的糯米放進(jìn)竹筒,用芭蕉葉塞住。先用水浸泡15分鐘后,再放在火上烤或者埋進(jìn)火灰里焐。
6、酸筍煮魚。酸筍煮魚是傣族的一道名菜。酸筍采用的是夏天破土而出的嫩竹,去外殼切成絲,加入鹽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將酸筍在油鍋上微炒片刻,放入適量的水做湯,水開后再加入洗凈切成塊狀的魚肉,煮熟即可食用。
7、芭蕉花炒肉。西雙版納有許多可食用的花,比較出名的有芭蕉花,有著一股特有的清香,可做出五花八門的菜式,包燒,煮,蒸,炒等等。
8、牛干巴。牛干巴在云南是常見的一種牛肉腌制食品,它便于攜帶和保存,吃法很多,油炸、水煮、涼拌皆可。
5. 西雙版納的民族飲食文化
云南的飲食是分片區(qū)的滇東北,就是昭通、曲靖一帶,喜歡吃味重的食品,口味偏重于川味,喜歡吃辣,代表性的就是沾益辣子雞和昭通的卷粉、紅燒米線、煙熏肉滇西北的話,多以肉為主,迪慶的話是最為代表的,多吃本味,還有乳制品,像乳扇、奶酪之類的滇西南的話,就是保山、版納、德宏一帶飲食以酸辣為主,有名的有檸檬雞之類的滇東南的話,也吃辣,而且有專業(yè)的辣椒菜肴,愛吃魚
6. 西雙版納飲食口味以什么為主
傣族最具特色的飲食是竹筒飯。
2、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qū)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xiàn)舂現(xiàn)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鐘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時,捶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nèi)壁的竹膜便貼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xì)膩。還有獨(dú)具特色的菠蘿紫米飯,其味清甜可口,并有補(bǔ)血潤肺之功效。
7. 西雙版納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西雙版納文化傳統(tǒng)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認(rèn)為這樣才算有教化,不野蠻。傣族的“潑水節(jié)”、哈尼族的“嘎湯帕”、拉祜族的“拉祜擴(kuò)”、瑤族的“盤王節(jié)”、基諾族的“特懋克”等民族節(jié)日,以及各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服飾和民居建筑,反映出了獨(dú)具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
8.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民族飲食文化
1、傣家糯包谷 西雙版納傣家小糯玉米是地方特色玉米品種,有黃糯、花白糯、白糯和紫糯等品種,小糯玉米個頭小巧,籽粒飽滿豐美,口味純正、香糯、甘甜皮薄無渣,口感很好,名聲在外。尤其以獨(dú)特的甘甜和糯香令人難以忘懷?! ?/p>
2、紫米露 紫米露是由紫米,香芋奶茶,碎冰塊做成的冷飲,由于版納天氣炎熱,夏天吃簡直就是透心涼,即解暑又解饞?! ?/p>
3、特色酸涼拌 涼拌是當(dāng)?shù)厝俗钕矏鄣男〕?,例如米線,米干,涼面,涼粉,木瓜,芒果,酸多一等,利用當(dāng)?shù)厝嗣穹N植的各式各樣作料混合拌制而成,味道酸辣帶甜,再加上自制醬料,形成一道美味的民間食品,贏得當(dāng)?shù)厝嗣竦暮迷u,是一道不容錯過的風(fēng)味小吃,更是解酒的良藥?! ?/p>
4、香茅草烤魚 香茅草烤魚是西雙版納地區(qū)深受當(dāng)?shù)厝撕陀慰拖矏鄣囊坏捞伎觉r羅非魚菜肴,采用新鮮的香茅草,也是地道傳統(tǒng)的一道傣族風(fēng)味菜肴。由于做法獨(dú)到、香料獨(dú)特、鮮香可口,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貴賓不可少的一道菜?! ?/p>
5、菠蘿飯 菠蘿飯作為云南邊疆傣族一道獨(dú)具特色的美味佳肴,菠蘿飯與普通米飯大有區(qū)別,其獨(dú)有亞熱帶水果菠蘿的鮮、香、酸、甜,與糯米飯醇香滑潤的雙重口感,而且富含多種維生素,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 ?/p>
6、傣味包燒 包燒,是西雙版納傣族特殊的一種烹飪食品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鍋具,以天然綠葉——芭蕉葉或木冬葉(竹芋科植物)為烹飪工具,將欲烹飪的食物用鮮葉包裹,以火塘的炭火為熱源,將食品燒熟。包燒這種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鮮、肉食?! ?/p>
7、傣味酸肉 西雙版納傣族善于腌漬酸肉,所腌酸肉,以酸牛筋和酸牛頭腳最具特色。 酸牛筋,以牛筋(主要為蹄筋)為原料腌制。加工時,將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雜質(zhì)剔去,取純牛筋切條,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撈出用冷水淘洗、濾干、晾冷。拌以適量食鹽、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裝入瓦壇密封腌漬,使牛筋形成純正酸味時食用。這道菜,筋白而凈,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適口,是當(dāng)?shù)卮鑫恫宛^一道獨(dú)具風(fēng)格的主菜?! ?/p>
8、酸筍煮雞、酸筍煮魚 酸筍煮魚、雞,是西雙版納傣族名菜,清新的筍子經(jīng)過研制,自有特殊的酸味,用來煮魚。掩蓋魚的腥味同時又有清筍的香味及酸味,深受版納人喜歡。酸筍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筍去殼后切成絲,再加入鹽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備用。這道菜酸香可口,十分開胃?! ?/p>
9、烤豬蹄 夏天的夜晚,冷淡杯、夜啤酒、各色燒烤……只要味道合適,美食從不缺人氣。不知何時,特色烤豬蹄加入了版納人民燒烤小吃攤的大軍。經(jīng)過整夜的用料腌制,豬蹄已經(jīng)成熟,加上烈火的碳烤,香味四溢,經(jīng)過10幾分鐘的烘烤卻不流失其內(nèi)在的水分,肥而不膩。
9. 西雙版納的飲食特點(diǎn)
1.香竹飯
做香竹飯最有意思,把一節(jié)有桿面杖粗,竹節(jié)很長的香竹內(nèi)塞滿洗好的糯米,斜放在很旺的粟炭火上烘烤,竹子被烤得焦糊,大約十分鐘就能聽到嘭地一聲,塞在竹筒口的芭蕉葉被筒內(nèi)的蒸氣沖將出來,飯熟了,這時,就可以把竹筒從火炭里抽出來,用一根木棒不斷地捶著竹筒,把竹筒捶得越軟越好,因與竹筒里的飯?jiān)酱奋浽胶贸?,?dāng)把敲裂的竹皮剝?nèi)?,就看見被一層乳白色竹膜緊包住的飯柱。如同一只只熟透了的“香蕉”。香竹飯潔白油亮,柔軟細(xì)膩,清香滋潤,不就什么菜,都好吃無比。傣家人吃飯更有意思,他們吃東西一不用筷子,二不用碗,碗用芭蕉葉代替,筷子用手代替。所以,飯前洗手特別講究。吃飯時,用手抓起一團(tuán)糯米飯,用手指捏個飯團(tuán),捏緊,捏實(shí)就放進(jìn)嘴里吃,飯一點(diǎn)不粘手,越捏緊越可口,越好吃,吃起來要比上海的窠飯更香更爽。如果外出就用芭蕉葉包起一碗飯,再擱點(diǎn)腌菜,辣子,烤肉之類就行了,食用十分方便。這道別有風(fēng)味的傣族名小吃很受中外游客的青睞。
2.毫諾索
年糕
“毫諾索”是傣語,這里指的是年糕?!昂痢笔菕i、粑*把;“諾索”是石梓花(一種野生香料)呈褐黃色,“毫諾素”就是一種用石梓花粉和糯米粉做成的粑粑。過去,一般在傣歷新年才能吃得到,如同漢族的年糕。傣家人有這么一種說法:“吃了毫諾索,人就長一歲”。現(xiàn)在,要想吃毫諾索根本不用再等到過年了。每天清晨,東方才泛魚肚白時,您就可以在那街邊燒著爐灶的食品慮內(nèi)品嘗味道香甜的點(diǎn)心“毫諾索”了。“毫諾索”是用芭蕉葉包成兩寸寬、四寸長的長方形小包,每包約重半兩。只要把蒸好的小包外面的芭蕉葉撕開,就露出醬紅色的粑粑了。吃“毫諾索”還得有點(diǎn)竅門,如果您手抬芭蕉葉,用嘴湊過去吃粑粑,那么,糯米粑粑就會粘在臉上嘴上,將您涂成個大花臉。當(dāng)?shù)厝说牧?xí)慣都是把手洗干凈后,用食指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蘸著吃,這種吃法既可以把芭蕉矸上的糯米粑粑吃得干凈,又非常夠味。
3.亳吉阿
粑粑
毫吉阿是一種用糯米飯和芝麻做成的糯米芝麻粑粑。這種粑粑有好幾種吃法:一是,糯米飯和芝麻一起舂細(xì),拌勻就可以吃,這樣吃起來有糯米和芝麻的清香味;二是,把舂好的芝麻餅放在火炭上烤,然后抹上紅糖沫,這樣有糯米、芝麻和紅糖羼合的甜香味;三是,把做好的糯米芝麻粑粑切成細(xì)條,然后用油炸著吃,這樣的吃法味道更是異香酥脆了。
4.油炸麻脆
油炸麻脆
當(dāng)踏進(jìn)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傣家餐館,就一眼能看到一碟碟、五顏六色、形似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被炸得泡乎乎的,這活靈活現(xiàn)的樣子真是不忍下箸。細(xì)一打聽這叫油炸麻脆,是一種用廿蔗、紅芋頭、魔芋、地瓜、山豆根等汁液,滲入糯米飯舂成飯泥。然后,就用這些粘合力極強(qiáng)的飯泥在案板上揉團(tuán)搟片,做成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形狀,染上各種天然色素。最后用掠樹葉穿成一串一串的曬干。吃時只用溫油炸泡,味道香甜酥脆,十分可口。
5.香茅萆烤魚
如果說新疆的“烤羊肉串”使您回味綿長。那么,您到西雙版納嘗過傣族老鄉(xiāng)制作的“香茅萆烤魚”,一定會永生難忘。一條魚被竹片夾住,在火炭上烘烤,邊烤邊淋上豬油,魚被烤得絲絲作響,噴出一股香味,待魚被烤得皮黃酥騰,就可以把魚身上五花大捆的香茅草解下來,拿著竹片吃魚了。這時,事先放進(jìn)魚肚子里的蔥、蒜、青辣椒、芫荽、鹽等佐料,早已滲入魚肉內(nèi),使鮮嫩的魚香氣濃都,味道奇異不尋常。這樣奇殊的香味主要還是來自捆在魚身上的那兩三根香茅草起主要作用。香茅草是一種當(dāng)?shù)靥赜械牟荼鹃肝?,傣族喜歡用它來烤雞、烤魚、烤竹鼠肉和蒸豬肉。只要食品中放上幾根香茅草,其味就會有別具一格的香醇味。
6.苔絲餅
苔絲餅
青苔傣語稱“玫”或“搗”。儀族十分喜歡用水生藻類植物制作各類食品,在這里介紹一種稱做“玫英”的青苔絲薄餅。陽歷一、二、三月間是青苔生長的旺盛季節(jié)。傣族婦女不顧寒冷,鉆進(jìn)水里,把長在鵝卵石上面,毛茸茸的青苔撈出洗凈,順絲曬至半干,然后,將青苔盤賽一卷卷的圓餅,灑上帶有鹽味的姜湯繼續(xù)曬干。吃青苔絲餅方法很多,一種是,把青苔絲餅剪成手巴掌大的小塊,丟進(jìn)油鍋里煎,不能煎糊,呈深黃綠色即可食用;一種是,用竹片夾住青苔絲餅,放在火炭上烘烤半分鐘,又抹豬油待油化就可以吃了。此餅質(zhì)地松泡,海味濃郁,既香又脆,食之爽口。
10. 西雙版納的民族飲食文化有哪些
傣族的特色:
1.信仰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于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內(nèi)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yè)者“波勐”和“師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qū),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2.服飾:
婦女傳統(tǒng)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著無領(lǐng)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xí)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qū)邪護(hù)身、裝飾身體。
3.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qū)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xiàn)舂現(xiàn)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就餐,用芭蕉葉盛一團(tuán)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青苔松即可進(jìn)食。肉類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善作烤雞、燒雞,喜歡吃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chǎn)品。常吃的蔬菜有白菜、蘿卜、筍和豆類。
4.建筑
欄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點(diǎn)。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fēng)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墻,用以飼養(yǎng)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拾級登樓,有走廊、晾臺,可以晾物、納涼。
德宏多數(shù)地區(qū)的傣族則住平房,剖竹為墻或以土坯為墻,覆以茅草,多為四合院。楚雄彝山里的傣族竹樓,屋頂較為寬大且平緩,主要功能是通風(fēng)防曬納涼,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樓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熱和潮氣,防止蟲豸侵害;梁柱里外穿插連接,渾然一體,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憂;樓下只有幾根柱子,若遇江水泛濫,一般情況下可保竹樓無恙。在彝山傣族地區(qū),家家都建有竹樓,且多為傣族百姓的主居。
5.傣戲
傣族有傳統(tǒng)的傣戲。以前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jié)比較簡單,主要表現(xiàn)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jìn)行斗爭。傣戲的發(fā)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jì)初產(chǎn)生于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干崖。
6.節(jié)日
傣族的節(jié)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guān)。主要節(jié)日有關(guān)門節(jié)、開門節(jié)、潑水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