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景點遭到破壞
黃鶴樓是因為兵火頻繁才被毀壞的。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xiàn)“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zhì)逐漸演變?yōu)橹拿麆倬包c,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guī)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運用現(xiàn)代建筑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jié)構(gòu)。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lián)、文物等。
2. 被游客破壞的風景區(qū)
位于懷柔區(qū)黃花城鄉(xiāng)境內(nèi)的鱗龍山風景區(qū)是京郊較有名的旅游景點,因有人大肆開采景區(qū)內(nèi)的山石,致使不少景點遭到嚴重破壞,昔日令游客神往的“臥虎潭”、“中天潭”、“巨石王”等景點已經(jīng)消失。有的采石場與不遠處的黃花城古長城相對望,破壞了整個古長城景區(qū)的景觀。 這是荒廢的主要原因。
3. 旅游景點被破壞
旅游資源遭到受破壞是由于破壞資源的人就是自己,這涉及到國家政策、人文自身素質(zhì),舉個很小的例子,“踐踏草坪”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詞匯,但就是在已經(jīng)理解的情況下,還是肆無忌憚!如果保護旅游資源國家是要花大力氣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旅游氛圍的!
自然因素對旅游資源的破壞是人力不可抗力因素,如果想克服這種因素,蓋天棚吧!
1、游客不文明的旅游方式;
2、旅游本身的消耗,如游客日益增多造成的生活垃圾;
3、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破壞,如濫殺動物、亂砍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進一步影響到水質(zhì)等
4. 旅游景點遭到破壞的例子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chǎn)活動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fā)生變化。大氣質(zhì)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qū)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chǎn)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并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diào)節(jié)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fā)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zhì)和基因物質(zhì)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fā)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nèi)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tài)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50年后將有超過30%的物種滅絕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所構(gòu)成的生態(tài)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nèi)部、物種之間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痹诼L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加之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shù)的 15%~30%.在中國,由于人口增長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jīng)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在近年內(nèi)已處于瀕危狀態(tài),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shù)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tài),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shù)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xiàn)。酸雨對人類環(huán)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yǎng),使土壤貧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chǎn),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筑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qū)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區(qū)。我國華南酸雨區(qū)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如果森林消失,我們還能留下什么?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yǎng)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別再讓干旱蔓延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jīng)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 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nóng)田、900萬公頃的牧區(qū)失去生產(chǎn)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河流域,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The Yellow River ——黃河,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如此環(huán)境如何生存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nóng)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如此水還是生命之源嗎?
水是我們?nèi)粘W钚枰?,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zhì)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赤潮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qū)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yǎng)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等出現(xiàn)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fā)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yè)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zhuǎn)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guī)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shù)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qū)е氯祟愃劳雎噬仙?,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愈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5. 旅游景點遭到破壞我們應該
無錫歷史王舞和自然景觀不亂涂老刻亂畫江前人留下的美好傳遞
6. 有哪些著名景區(qū)遭到破壞
龍門石窟于1930年代到1940年代被外國人破壞。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fā)生于此。其石窟則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jīng)10多個朝代陸續(xù)營造長達1400余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建造時采用了大量彩繪,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xiàn)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與莫高窟、云岡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后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
7. 旅游景點遭到破壞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宗教原因;
二是防閃光燈等使文物及自然資源受損;
三是出于版權及文物安全考慮,不允許拍照。 而博物館有的展廳做出禁止拍照的規(guī)定,主要因為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從版權方面考慮。因為有的臨時展廳展出的是私人收藏的文物;另一方面博物館的陳列形式都是館內(nèi)工作人員自己設計的,付出了勞動。如果拍下照片,被別的單位、個人模仿就損害了該館的利益。
第二,從文物保護的目的出發(fā)。字畫、絲綢等文物很容易受閃光燈光波的破壞。
第三,從安全的目的出發(fā)。有人完整拍下展廳的方位、結(jié)構(gòu),給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的作案條件。
第四,為了保證參觀環(huán)境。有人為拍照會讓別人挪一挪,讓一讓,還有三角架一支需要時間,也會給別人帶來不便。 當然,大部分文物比如雕塑、青銅器、陶瓷、印章等不易受光照損壞的展品,都是允許拍照的。不許拍照的個別文物,如果參觀者不使用閃光燈,一般也不干涉。其實,參觀者拍照只是需要一些文物圖片資料的話,許多博物館制有精美的畫冊,其它博物館一般也都有。
8. 旅游景點遭到破壞怎么投訴
一般這種情況可以向公安機關反映,要求其查處對財產(chǎn)的損害行為。其次,可以和施工單位進行聯(lián)系,以及該項目的主體。要求他們對您的房屋受到損害的情況承擔責任。如果解決不了的話,可以聘請律師,幫助你進行訴訟。
9. 旅游景點遭到破壞怎么處理
1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2成立保護文物的宣傳隊,在旅游點等地方進行宣傳,提醒人們要保護文物。
3參觀文物古跡時只看不摸,游覽勝地是 不要再樹木,古墻上刻字,濫畫。游玩時不軟扔垃圾,保持景點干凈衛(wèi)生。
4對破壞文物的人進行訴責。
5向有關部門呼吁,利用電視、廣播向全國宣傳,讓每人心中有“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觀念。
6添加保護文物的標語牌。
7不攜帶危險物品,不扔煙頭。
8在文物內(nèi)見到垃圾應隨手撿起。
9不要在文物古跡上大聲吵鬧,破壞了別的游人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