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福建晉江,中秋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要烹蒸一鍋番薯芋頭,供全家人食用。據(jù)民間傳說,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探討世間事物時,土地公主張?zhí)煜氯巳素S衣足食。
土地婆卻說:如果天下人人豐衣足食,將來女要出嫁,誰來替她抬轎子。土地婆主張?zhí)煜赂坏母簧咸欤F的窮寸鐵。土地公認為這樣做太過份,民以食為天,就賜給窮人番薯芋頭抵半年糧。人們感謝土地公的恩德,逢年過節(jié)都要用番薯芋頭祭祀他。
2、福建人還喜于水上賞月?。泉州人于此夕蕩舟筍江。廈門也有駕舟于鷺江中流賞月之俗。福州閩江更是中秋觀燈賞月的泛舟之處。萬壽橋下,水上居民常集中在一起賞月、“盤詩”。
3、福建廈門人除了吃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qū)逐荷夷、收復臺灣時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頗為有趣。據(jù)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踞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于驅(qū)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于是與當年駐扎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后部衙堂屬員,經(jīng)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
4、中秋也有拜月的習俗,不過全為女子之事,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拜灶”。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陳設香案置月餅、瓜果之類,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稱“拜月”。連城民間稱月神為“月光媽”,賞月時也有拜月的習俗。漳州、上杭等地則稱“請月姑”。
5、在福建,塔與中秋節(jié)關系密切,不亞于閩南一帶的“博餅”風俗。?福州地區(qū)有砌塔、燒塔、排塔;閩南的泉州、廈門、龍海一帶有造塔、燒“塔仔”;南平、崇安、邵武等地也有燒塔。福清的點塔燈則名聞遐邇。
根據(jù)民間傳說,“燒塔”之俗源于元末漢人燃塔為號殺“韃子”的故事。?福州舊俗,第一次做外公、外婆的,要在中秋節(jié)買一座泥塑或陶燒的塔,連同月餅等,送給外甥作“喜食”(福州方言意為圖吉利),稱“送塔”。
殷富人家更為講究,廳堂上除擺列各種泥塑的偶像外,還擺設假山、盆景、古玩,十分豪華,因此又有“排鰲山”之稱。入夜,垌內(nèi)與坪架上點燃五彩小蠟燭,璀璨奪目,喜氣滿堂。福清則是點塔燈的塔,位于是城郊的“瑞云塔”,每60年點一次。
參考資料:中國青年網(wǎng)-福建中秋節(jié)的習俗:燒塔 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