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隆興寺附近好玩的景點
侍郎湖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位于陜西省彬州市。彬州被譽為公劉故里、詩經(jīng)之鄉(xiāng)、西部佛都,地處咸陽市西北部。侍郎湖是天然形成的堰塞湖,也是陜西較大的天然淡水湖,有“高原明珠”美譽。
侍郎湖周邊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距世界文化遺產(chǎn)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寺約40公里,距太極灣自然風景區(qū)約45公里。附近的咸陽還有著名景點乾陵,以及咸陽大唐牡丹園。
2. 隆興寺附近好玩的景點有哪些
重慶開縣好玩的地方的有:雪寶山森林公園、花仙峽 、劉伯承元帥故居、劉伯承同志紀念館 、 盛山公園藝術長廊 、南雅大佛寺?;ㄏ蓫{,又名花仙溝、花線溝。位于重慶市開縣譚家、錦竹兩鄉(xiāng)交界處,距縣城45公里,距"三小時重慶"主公路5公里。是一處以峽谷幽壑景觀為主,以巖溶景觀為輔,以峽著險、以林見秀、以巖稱奇、以水顯幽,新近發(fā)現(xiàn)的保持著原始風貌的神奇峽谷。南雅大佛寺坐落在重慶市開縣西南部的南雅鎮(zhèn),距縣城45公里。為唐末宋元時期留下的石刻雕塑。寺內(nèi)大佛,依山而立,就巖鑿成,佛身依巖迭坐,含笑頷首,盤腿打坐,成為重慶市內(nèi)的著名大佛,且為重慶市第一大佛。大佛寺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jié)晶,藝術珍品,有一定的考古、觀賞、游覽價值。
3. 隆興寺附近好玩的景點介紹
查詢到野三關景區(qū)門票價為全票80元/人,半票40元/人。穿心巖不另外收取門票。
野三關,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石橋坪村,為北宋名相寇準遺跡。野三關著名景點有一、鄧玉麟將軍故居鄧玉麟將軍故居位于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zhèn)石橋坪村。二、響水洞響水洞位于巴東縣野三關集鎮(zhèn)附近,離318國道僅一里路程。三、穿心巖穿心巖位于湖北巴中野三關鎮(zhèn)東南,距離野三關鎮(zhèn)約20公里左右,穿心巖景區(qū)由鷹子巖、穿心巖、大佛寺相輔相成。
4. 隆興寺有什么好玩的
寬城寬城滿族自治縣自然、人文景觀有遼金時期漢傳佛教遺址“萬塔黃崖寺”和明代萬里長城,華北水利水電工程——潘家口水庫蓄水形成的蟠龍湖被譽為“塞外桂林”, 燕山東部第二主峰——都山有天女木蘭等多種珍奇花木,千鶴山是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qū),喜峰口是《大刀進行曲》誕生地,王廠溝曾為冀東、熱南抗戰(zhàn)指揮中心。
萬塔黃崖寺是因游牧民族對定居民族崇拜而興建的寺廟,是承德區(qū)域內(nèi)除大佛寺藏傳佛教活動場所以外的唯一漢傳佛教活動場所。其它景區(qū)還有塌山清河口、瀑河口景區(qū),塌山仙臺山景區(qū),大石柱子魚鱗山景區(qū).
5. 興隆山附近景點
石佛溝景區(qū)分石佛溝、鐵冶(現(xiàn)正開發(fā)為云頂風景區(qū))、七道梁、大尖山4個園區(qū),其中以石佛溝為核心。公園東連興隆山自然保護區(qū),與官灘溝風景區(qū)毗鄰相望,西接關山森林公園。既可觀興隆日出,又可賞關山夕陽,園內(nèi)文物古跡星羅棋布。
公園內(nèi)有樹種28科,64屬,174種;藥材植物品種200余種,從海拔1950米至3124米,自上而下,階梯分布著白樺林、紫樺林、云杉林、金背杜鵑灌木林等多種林相,錦雞、斑頸稚、林麝、石貂等100多種鳥獸游逡期間。
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六定期舉辦西北民間藝術“花兒”表演賽,賽會期間游客眾多,熱鬧非凡。
園內(nèi)主要景點:
金雞臺——石佛溝森林公園牌坊口左側(cè)山峰。傳說上面有金雞常立于山峰與清晨啼鳴而得名。其峰陡峭,怪石嶙峋。
佛吟谷——位于園內(nèi)北面的—個小山谷,谷內(nèi)一塊天然巨石上刻有三米高的巨大佛字,氣勢宏偉,谷內(nèi)還有多處怪石上有名家題寫的詩句對聯(lián)。該谷又名丁香谷,因谷內(nèi)生長著各種品種的丁香樹。每年的四五月間開花,紫、白、粉、紅,爭奇斗艷。
金龍泉——其泉與佛吟谷相對的山谷內(nèi),傳說有金龍居于此泉而得名,泉的周圍生長著豐富的中藥材,有天南星、金銀花、黨參、甘肅黃金等。該泉水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及保健作用。
舍身崖——位于主園區(qū)的中部。上面主要生長的植物有山杏、山毛桃和丁香等。其上有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座寺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七星泉——位于主園區(qū)的中心部位。相傳每年的八月十五北斗七星會倒映在泉中。
紅葉林——位于主園區(qū)的東部。這里生長著與楓樹同一科屬的青岡樹,金秋時節(jié),滿山紅葉。
顯道泉——位于主園區(qū)南部的山腰處。其水甘甜,周圍長滿了奇花異草。
雙咀山——公園主峰,海拔3124米。上面生長著大片的杜鵑矮林,并有稀有品種金背杜鵑。此峰也是登山及獵奇探險者的樂園
6. 隆興寺特色在哪里
潼南的夜景美如畫,好玩的地方多得很。
稍走遠一點到大佛寺景區(qū),玉皇殿、觀音殿、大佛殿、翠屏秋月等。還有楊暗公故里景區(qū)也是很經(jīng)典的紅色旅游景區(qū)。
最好玩的莫過于,遍及大街小巷的夜市,可以讓你逛得忘記歸路。走累了,隨便找家小吃店,品嘗點潼南特產(chǎn)的太安魚、陳涼粉,再喝兩杯潼南產(chǎn)的涪江大曲。那個爽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7. 興隆附近景點有哪些好玩
興隆熱帶花園,位于萬寧市興隆華僑農(nóng)場南旺水庫區(qū),是一座融自然、人文、園林與生態(tài)保護為一體...
興隆熱帶植物園,位于萬寧市興隆鎮(zhèn)南部223國道,現(xiàn)為國家4A 級旅游景區(qū)。一座集科研...
興隆亞洲風情園,位于萬寧市興隆鎮(zhèn)華僑旅游度假城內(nèi)。是一個薈萃亞洲各國文化、建筑風格、民族...
巴厘村,位于萬寧市興隆華僑農(nóng)場工業(yè)大道合口旅游區(qū)1號,以興隆南洋歸僑文化為背景
8. 隆興寺附近好玩的景點推薦
在眾多名勝古跡中,始建于隋開皇六年的隆興寺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親自敕封修建的。氣勢雄偉,保存完好,在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著名的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京外名剎之首”。
隆興寺俗稱大佛寺,始建于隋開皇六年,初名龍藏寺,唐改額龍興寺。北宋開寶四年,奉宋太祖趙匡胤旨,于寺內(nèi)鑄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銅質(zhì)千手觀音菩薩像,并蓋大悲寶閣,此后,寺內(nèi)大興土木進行擴建,以大悲閣為主體的宋代建筑群相繼告成。金、元、明各代對寺內(nèi)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間,又曾兩次奉敕大規(guī)模重修,寺院形成了東為僧徒起居之處,中為佛事活動場所,西為帝王行宮三路并舉的建筑格局。康熙四十九年賜額“隆興寺”,并沿用至今。
寺院現(xiàn)存面積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cè),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實例。寺內(nèi)有六處文物堪稱全國之最:被古建專家梁思成先生譽為“藝臻極品”的建筑孤例宋代摩尼殿;被后人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我國早期最大的轉(zhuǎn)輪藏;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我國古代最高大的銅鑄大佛;我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
隆興寺自肇建之初至清末一直倍受歷代帝王的青睞,尤其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光緒、慈禧曾多次巡幸駐駕,拈香禮佛。
隆興寺摩尼殿,又名五花大閣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重檐歇山頂,大殿布局奇特,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廈,使平面形成“十”字形。整個大殿外觀重疊雄偉,富于變化。
隆興寺摩尼殿內(nèi),玲瓏典雅的懸山中,端莊恬靜的自在觀世音菩薩塑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觀音像左足踏蓮,右腿踞起,兩手抱膝,身體稍向前傾斜,面容恬靜,柳眉之下,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視,恰與禮佛者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隆興寺中軸線末端,由崇因寺遷來的毗盧佛,是明神宗皇帝與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的,舉高6.72米,自下而上逐層漸收,一千年古剎隆興寺 內(nèi)藏六最享美譽
矗立在正定隆興寺內(nèi)的隋龍藏寺碑,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楷書碑刻鼻祖。此碑刻刻于隋開皇六年十二月初五,碑首高82厘米,陰刻楷書“恒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
隆興寺轉(zhuǎn)輪藏閣內(nèi)安放的宋代轉(zhuǎn)輪藏(俗稱藏經(jīng)櫥),八角形小木制作,直徑七米,正中立軸。經(jīng)櫥以上作重檐狀,下檐八角,斗拱式樣為八鋪作(即斗拱外出五跳),為我國早期斗拱出跳最多的實例。上檐圓,出飛檐,是典型的宋《營造法式》作法,為國內(nèi)最古老、最大的藏經(jīng)櫥。隆興寺六最之六:世界上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觀世音像
隆興寺大悲閣內(nèi)供奉的銅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立像,通高21.3米,鑄造于北宋開寶四年(971),銅像身軀高大,比例適度,其形體之巨、雕工之細實為罕見,是世界上古代銅鑄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
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在天王殿左右圍墻上,有琉璃磚雕刻的“富貴牡丹”。正對天王殿南面,是一座宏偉壯觀的雙龍照壁。照壁東西長22.9米,高6.8米,厚1.2米。壁頂及兩側(cè)用綠色琉璃瓦鑲嵌。蓋帽、起脊處有飛禽走獸裝飾。照壁的前后心均為菱形,中間為綠琉璃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墻為大紅色彩。
隆興寺主要建筑分布于一條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cè)。寺前迎門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經(jīng)三路三孔石橋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天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慈氏閣、轉(zhuǎn)輪藏閣、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書樓(遺址)、大悲閣、集慶閣(遺址)和彌陀殿等。在寺院圍墻外東北角,有一座龍泉井亭。寺院東側(cè)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齋,是隆興寺的附屬建筑,原為住持和尚與僧徒們居住的地方。
千年古剎
大悲閣內(nèi)這尊銅鑄觀音菩薩像。像奉宋太祖趙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稱“千手千眼觀音”。各臂分持日月、凈瓶、寶塔、金剛、寶劍等,可惜兩側(cè)40雙銅手臂均被毀,已改為木制,僅前胸兩臂為原鑄。觀音像神態(tài)自若,比例均勻,衣紋流暢,線條細膩,頗具宋代藝術風格。據(jù)寺內(nèi)一通宋碑記載,其鑄造程序是:先鑄好基礎,然后分七節(jié)鑄造大菩薩。第一節(jié)鑄下部蓮花座,第二節(jié)鑄至膝蓋,第三節(jié)鑄至臍下,第四節(jié)鑄至胸部,第五節(jié)鑄至腋下,第六節(jié)鑄至肩膊,第七節(jié)鑄至頭部。最后添鑄四十二臂。菩薩的手均為木雕而成,其上裹布,一重漆,一重布,然后用金箔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