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為主要聚居區(qū),此外,居住在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縣、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并分布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壯族分布地處亞熱帶,年平均溫度在攝氏20度左右。雨量充沛,河流縱橫。河川、平原和盆地宜于稻作農(nóng)耕。山地丘陵,宜于玉米、薯類等旱作.農(nóng)耕。盛產(chǎn)甘蔗、香蕉、龍眼、荔枝、菠蘿、楊桃、芒果等亞熱帶作物。森林面積近1/4,荒山草地近1/3。壯族以農(nóng)耕為主,兼果樹栽培及飼養(yǎng)肉用牛和豬、雞、鴨等。
壯族有哪些戲???
壯戲可分為師公(巫師)戲、北路壯戲、南路壯戲數(shù)種。師公戲又名“唱師”,主要流行于河池、宜山、來賓、貴縣等地區(qū),是在“跳神”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師公戲的傳統(tǒng)劇目有《莫一大王》、《白馬姑娘》、《順知戽?!返取0樽鄻菲髦饕欠涔?,后來又有銅鐃、銅鑼、嗩吶、二胡等。唱詞以壯族歌謠為主。以集體舞蹈為主要動作。北路壯戲主要流傳于田林、隆林、西林、百色等地,初是在西林舊州一帶的壯歌及民間雜?!鞍宓蕬颉钡幕A(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始于清代乾隆年間。劇目有《儂智高》、《卜牙》、《文龍與肖尼》、《劉四姐下凡》、《牛郎》、《鯉魚》、《劉二打番鬼》、《太平天國》等。南路壯戲,主要流行于靖西、德保、那坡、大新一帶,是從靖西的提線木偶戲和德保的馬隘壯戲發(fā)展起來的。劇目大多取材于漢族的傳統(tǒng)劇目,如《穆桂英》、《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唱詞一律用壯歌的詩韻規(guī)律,腰腳押韻,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