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轄7個縣(市、區(qū)),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人口646萬,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經濟大市、資源大市和文化大市,素有“川東明珠”之美譽。
聞名遐邇的紅色土地。1923年,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宣漢成立;1929年,萬源固軍壩起義開啟了達州土地革命的征程,創(chuàng)立了四川最早的革命武裝力量——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游擊隊,達州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qū)——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哺育了王維舟、張愛萍、魏傳統(tǒng)、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國將軍。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指揮了關系紅四方面軍生死、川陜蘇區(qū)存亡,影響整個工農紅軍命運和中國革命前途的“萬源保衛(wèi)戰(zhàn)”,孕育了“智勇堅定、排難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
資源開發(fā)的戰(zhàn)略高地。達州資源富集,天然氣儲量高達3.8萬億立方,探明可采儲量6300億立方,被稱為“中國氣都”,宣漢縣普光氣田是全國最大的整裝海相天然氣田;苧麻種植面積、產量占全國30%,是“中國苧麻之鄉(xiāng)”;有“液體黃金”之稱的油橄欖種植面積達10萬畝,被譽為“中國油橄欖之都”。煤、石灰石、富鉀鹵水等28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化工、煤電、冶金、紡織、食品、醫(yī)藥、建材等工業(yè)體系逐步完善。正著力打造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陜結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區(qū)經濟文化強市,全力建設活力達州、開放達州、和諧達州。
巴人文化的發(fā)祥寶地。達州歷史悠久,上古屬巴地,夏朝稱“巴方”,商朝稱“巴奠(甸)”,西周封為子國,首領為巴子,通稱巴國。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為達州。達州地杰人靈,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西蜀名將王平、宋代文學家張思訓、清代思想家唐甄皆出于達,李嶠、劉晏、元稹等唐宋兩朝6位宰相曾宦居于此。達州文化璀璨,渠縣漢闕多達6處7尊,居全國之最,被譽為“漢闕之鄉(xiāng)”;“羅家壩巴人遺址” 出土文物涵蓋兩漢、周、商、夏、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有3000-4700年的歷史,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之一。
旅游發(fā)展的希望之地。全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國家AAA級旅游區(qū)2個、AA級旅游區(qū)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為“西南奇勝”。萬源八臺山、花萼山雄奇壯麗,幽深高遠,有“川東小峨眉”之稱;宣漢百里峽,風光秀麗,曲折幽深,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大竹五峰山竹海綿連萬余畝,相傳為“天下竹林之根”;宗教勝地達縣真佛山廟群集“佛教、儒教、道教”于一地;燈影牛肉、舊院黑雞堪稱達州獨有。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光、無可復制的人文歷史、巧奪天工的原產地特產,蓬勃興起的的達州旅游業(yè)日益為世人所關注。
四通八達的樞紐要地。達州北與陜西接界,南與重慶相依,東與三峽庫區(qū)及鄂西地區(qū)相通,地處川渝鄂陜結合部,是西部地區(qū)川陜渝大經濟圈的地理中心。河市“3E級”機場,“空客”起降繁忙;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往來有序,運載量僅次成渝,居西南第三;達渝高速、達成高速、達陜高速(在建)、國道318、210縱橫全境;浩蕩的洲河,匯渠江入嘉陵,下重慶進長江,是天然的出境黃金水道。受中國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的輻射帶動,達州已成為大西南、大西北、中部地區(qū)的交通樞紐和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
四川達州渠縣的風土人情
2021年10月04日 12:03:49120
-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