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尼巴厘島的旅游別墅,對于帶著孩子及祖父母一起旅行的家族,還有旅行團體來說,別墅要比酒店更劃算。一般的巴厘島別墅都自帶泳池,并且有廚師、管家和司機。
2、中國香港乘坐天星輪,乘坐天星輪是從九龍到香港島最快的方式,在游輪的上層,可以看到在鴉片貿易時由英國建立,用來打開中國財富之門的高聳的銀行。
3、日本京都日式旅館,古京都的日式旅館都有修剪整齊的花園,房間里有榻榻米和蒲團床。泡完澡之后穿上日式浴衣。
4、印度火車,穿梭于縱橫交錯的鐵路之間,印度火車的座位、過道及床上總是擠滿了人,沿途還有許多小販在日夜叫賣他們的食物。
5、印度果阿邦,在鄉(xiāng)村道路上騎摩托車,騎著摩托車,穿梭于果阿邦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不時會看到在稻田里忙碌的農民,也會經過有白色教堂、陰暗走廊的村莊,還可以看到很多水牛、奶牛、山羊、及猴子。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領略東方風土人情 細數游覽亞洲的25個理由
亞洲地區(qū) 1、國家:馬爾代夫 民風民俗 然若由旅游文化的發(fā)展基礎來看,馬爾代夫似乎又得天獨厚了,支離的小島儼然獨樹一幟,每一座島嶼皆各自發(fā)展出不同的渡假旅館風格。整個馬爾代夫的旅游景觀全在一個渡假島嶼飯店所經營的休閑氣氛,雪白晶瑩的沙灘,倒影在水中婆娑的椰影,熱帶魚是馬爾代夫不時出現的「動畫」景觀,色彩鮮艷,而且平易近人,站在岸邊的人偶一接觸水面,就沒料著有一群美麗的訪客翩然游來,除了增添風情,魚 - 在馬爾代夫稱得上是最豐饒的物資,故漁業(yè)和觀光業(yè)并列為兩項主要的經濟收入。捕魚對當地居民而言是一項傳統且永不過時的謀生方式,他們樂天知命,生于水湄,長于水湄,早已把魚類當作是生命延續(xù)的活泉,視為阿拉所賜與的寶藏?! ∵B結島嶼之間的交通工具是俗稱(Dhonis)的傳統多尼船。船只從船體、帆桁、釘、纜繩到帆都取材自椰子樹,原住民兩千年與海相處的歷史,孕育出絕佳的造船技術?! ?、國家:日本 民風民俗1948年大韓民國大韓民國創(chuàng)立前愛國歌一直是由Maestro Ahn Eak-tay(1905-1965)就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 的旋律而演唱的。但作曲家安翊泰(音譯)(1905-1965年)深感不適合拿其它國家的名謠旋律來作自己國家的國歌曲,于是在1935年重新創(chuàng)作了國歌曲,立刻被當時的臨時政府所采用。但直到1945年大韓民國成立前,國歌仍是以“Auld Lang Syne”版本為主。 1948年大韓民國政府正式宣布前臨時政府采納的愛國歌為韓國國歌,此后所有的學校和國家機關開始統一使用該愛國歌?! ?、泰國 民風民俗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的人信奉佛教。幾百年來,無論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筑等各方面,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fā)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到泰國旅游,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準,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5、新加坡 民風民俗魚尾獅公園( MERLION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于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征。該塑像高 8 米,重 40 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于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獅頭魚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事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新加坡。魚尾象征古城“淡馬錫”,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fā)展起來的。 據古書記載,古時新加坡叫做淡馬錫,在爪哇語中為海城之意。公園 14 世紀時,傳說有一個古印尼的王子發(fā)現了這座小島,他在這里看見一頭神奇的野獸,后來得知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 Singapura ”--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 (Singa) 城 (pura) 。 如今,每年有一百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專程造訪魚尾獅公園,與世界著名的魚尾獅拍照留念。 公園周圍地帶,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標性建筑:濱海藝術中心、政府大廈、高等法院、維多利亞劇院、萊佛士銅像等等,為游客必到之處。 ·花柏山( MOUNT FABER )· 花柏山是新加坡市中心地帶的制高點, 登臨山頂,舉目四望,新加坡全景和港口的美麗景觀,可以盡入眼底?;ò仨斒枪珗@內最高處,站在這里能夠鳥瞰港口、圣淘沙島和其它南部島嶼,還有一座小魚尾獅可以讓您一親芳澤。夜幕降臨后,也可在此欣賞燈火輝煌的城市夜景。頂上花壇里有一棵雨樹,是 1971 年 11 月 7 日的首屆植樹日種下的,沿著這棵樹是一個花木圍繞的多層平臺,平臺地面上特別設計朝有不同方向的箭頭,告訴游客所指的地方與名勝地點。而在了望臺樓下的 16 幅壁畫也讓游客了解新加坡的歷史和發(fā)展概況。 ·圣淘沙島( SENTOSA )· 這個充滿熱帶風情的小島,占地面積 390 公頃,距新加坡本島南部僅半公里,由一座陸橋與本島連接起來;以前曾被用作英軍的堡壘和基地,后發(fā)展成為著名的度假旅游島?!笆ヌ陨场比∽择R來文“和平安寧”的意思,多年來一直被世界各地觀光客視為最佳度假旅游勝地。 島上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集大自然、歷史、娛樂于一體,一定讓您流連忘返!您不僅可以乘坐環(huán)島單軌列車行駛于海灘椰林之間,慢慢欣賞亞洲大陸最南端的美麗風景,還可以通過蜿蜒的亞熱帶雨林區(qū),一睹長尾獼猴采椰子的畫面。蝴蝶園內有 50 多種約 2500 只蝴蝶,世界昆蟲館中有千足蟲、多毛毒蜘蛛、獨角仙和許多其它昆蟲。海底世界里還有亞洲最精彩的熱帶魚水族館。而入夜時分,一場集高科技和藝術為一體的音樂噴泉,將燈光、激光、色彩和音樂融合起來,肯定讓您久久難忘! ·駁船碼頭/克拉碼頭( BOAT QUAY / CLARKE QUAY )· 以前,這里是商人用小船卸貨的地方,而現在,船上搭載的都是游客。 同樣,新加坡河岸邊的倉庫、貨棧和商店也都已經改頭換面,重新裝修成餐廳、酒吧和娛樂中心了。 駁船碼頭和克拉碼頭現在是新加坡市區(qū)最熱鬧的娛樂場所之一。在駁船碼頭至少有 35 家酒吧和餐廳,是沿河最具吸引力的露天就餐場所。 而在上游的克拉碼頭則是購物、就餐、娛樂的天堂,原先的 60 家倉庫和商店已發(fā)展成 200 家商店、餐廳、酒吧和娛樂場所,到處都充滿了節(jié)日的氣氛,肯定讓你流連忘返。 ·牛車水( CHINATOWN )· 牛車水就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但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現代購物中心、各色小販和百年老店毗鄰而居。在眾多充滿特色的小巷中漫步,您會看到手工藝人制作的各種古色古香的工藝品,了解中國人的傳統藝術。同時,這里眾多的餐館、酒吧、藝術畫廊和紀念品商店,里面的商品琳瑯滿目,從舊日的木屐到現代的光碟隨身聽,應有盡有,值得一游。 牛車水的史密絲街更是一條著名的露天美食街,在這里可以找到最美味的本地小食。您不妨試試這里的炒粿條、蘿卜糕、 Rojak (沾甜漿及碎花生的沙粒)等當地小食。 ·甘榜格南( KAMPONG GLAM )· 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風情。阿拉伯街上滿是阿拉伯商人們出售的精致絲綢、天鵝絨和傳統的阿拉伯回教食品。而古老的蘇丹宮殿和蘇丹回教堂,正是舊時蘇丹統治的遺跡。 擁有 100 多年歷史的蘇丹回教堂,金色的大圓頂,巨大的祈禱堂,無疑是新加坡的一大建筑標志。這座國家古跡,外表莊重,融合了波斯、土耳其與古典馬來建筑風格。每天從日出時分至日落,教徒們都要有 5 次禱告儀式。您參觀時,注意一定要穿長褲,否則的話就會被拒之門外哦! ·小印度( LITTLE INDIA )· 小印度是新加坡印度族群的聚集地,猶如印度的縮影。一進入小印度,一股濃烈的辣椒氣味就會撲面而來。商店里陳列著銀器、銅器、具有民族特色的珠寶、茉莉花環(huán)和絲制莎麗 … 極具民族風味。 無論在龐大的竹腳中心,還是在小雜貨鋪中,各種有趣的東西都等著您去探索。在印度的幾大重要節(jié)慶期間,小印度更是被裝點成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到處是前來購物的人們,讓您看得目不轉睛。 ·6、印度 民風民俗 印度是多民族國家,信奉多種宗教,教派眾多,習俗也各不相同。因此,游客須尊重當地風俗,在參觀清真寺和神廟時,進寺(尤其是清真寺)必須脫鞋,不宜大聲喧嚷,如見到身旁有穆斯林在祈禱時,須輕聲走過,不宜驚動,以免影響其做禮拜。在印度,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年僧侶要舉行一個節(jié)日,叫“波高”節(jié),以表示對牛的崇拜,這種儀式不許婦女參加。在印度有些地方可見牛隨意漫游街頭,與行人、車輛等共享道路景象。印度教忌食牛肉和使用牛皮制品。印度教寺廟則不許帶有牛皮制作的東西入內,要赤腳而入。此外,有很多印度人崇拜蛇,在亞森地方居住的人,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也有不少人認為將蛇打死是觸犯神明的行為。忌用浴盆給孩子洗澡,認為浴盆中的水不流動,是不吉利的。 印度教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虔誠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濕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飲圣水,死后葬于恒河。以黃牛為神,對它頂禮膜拜。7、土耳其民風民俗 土耳其人尚武。人們稱土耳其為“尚武之國”,“武士重武,不重食”。在土耳其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人,大都是希臘人和以色列人,土耳其人自認為是歐洲人,商場買東西應注意不要以同為亞洲人的態(tài)度去行事。 土耳其人喜愛綠色、白色和緋紅色。禁忌紫色和黃色,因為黃色標志著死亡。在土耳其應慎用綠三角,綠三角是免費用品的標志。他們在布置房間、客廳時,絕對禁忌用花色,因為民間一向認為花色是兇兆,是禁色。土耳其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喜歡喝葡萄酒以外的酒,喜歡吃牛、羊肉,喜歡駱駝。禁忌吃豬肉,及把豬、貓、熊貓作圖案。按當地的習慣,到鄉(xiāng)下時,有時必須脫鞋才可進入房子。 土耳其人有時也請客人到家里做客,他們通常是在飯館里招待客人,輕松愉快地吃頓晚餐。如果你被邀請到家里吃飯,可以帶上一束鮮花,一些糖果或點心做為禮物,主人會喝酒的話,也可以帶上一瓶酒。土耳其是個伊斯蘭教國家,切記,進入伊斯蘭教寺院時務必脫鞋。8、馬來西亞民風民俗 馬來西亞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筑,回教國家在亞洲并不多見,馬來西亞便是其中之一。第二大特色在于多人種的混合,包括馬來人、印度人、中國人、阿拉伯人等,聚集在一起,是馬來西亞猶如世界民族的大熔爐。第三特色是馬來餐廳,包括多種族的名菜、馬來菜、印度菜、中國菜、熱帶水果等應有盡有。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一大錫出口國,錫制品多而精致且價廉物美,還有許多色彩豐富的蠟染印花布,具有傳統的民俗色彩,這是馬來西亞的第四大特色。 馬來西亞地處熱帶,氣候全年炎熱潮濕,年平均溫度在21°C~32°C之間。全年可以穿夏裝,因其是伊斯蘭教國家,女性不要穿得過于暴露。 馬來人是熱情、謙恭、大方,講究禮節(jié)的民族。在馬來人家中作客應注意舉止,尊重長者。馬來人的習俗與我國相異處甚多,所以必須加以留意,以免無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禮,或引起誤會與無謂的紛爭。交往切忌用左手,傳統上馬來人認為左手是不干凈的象征。對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更不可隨便以食指指人。馬來人忌諱摸頭,除了老師和宗教儀式外,不可隨意觸摸馬來人的背部。在相互交往時,衣冠必須整齊。如果到訪別人家中而穿著拖鞋,則必須脫掉,放在門口。參觀回教堂須注意非回教徒入堂前需脫鞋。到寺廟參觀時,女性注意穿著不可暴露手臂和雙腳。不得從正在禱告的回教徒面前走過。未經許可,不得拍照,不得觸碰《可蘭經》。9、菲律賓民風民俗 ·衣著·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賓前,菲律賓人穿用棉紗、麻纖維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稱“康崗”,無領、短袖,下身用一條叫“巴哈”的布裹著腹部,上衣下擺略低于腰。衣服的顏色多為藍色或黑色,只有尊長著紅色的衣服?,F在菲律賓人的服裝變化很大,西裝在中上層人士中廣泛流行,而老百姓的衣著則比較簡單。男子上身穿襯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裝褲;女子喜歡穿無領連衣裙。大部分青年著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頭、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賓穆斯林男子著短外衣和寬大的長褲,圍一條“沙隆”(一種花圍裙)作為腰帶。到麥加朝圣過的信徒頭上圍一條白色頭巾或戴一頂白帽子。婦女穿緊身的短袖背心,釘上兩層金屬鈕扣,穿緊腳口的寬大褲子,或穿裙子。婦女象馬來人一樣結發(fā)型,有時裹著顏色鮮艷的頭巾,他們戴手鐲、項鏈和耳環(huán)。 少數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圍一條T形花布;女子穿著類似裙子,顏色鮮艷。丁岡人衣服極為簡單,男子普遍僅在腹部圍一塊布,有的也穿前襟分開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纏繞腹部,矮黑人的服裝最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樹葉圍于腰間。 ·飲食· 菲律賓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農民在煮飯前才舂米。米飯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飯進食。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然后用香蕉葉包飯。玉米作為食物,先是曬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種食品。城市中上層人士大多吃西餐。菲律賓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時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蘭教教規(guī),他們不吃豬肉,不喝烈性酒。他們和其他馬來人一樣喜歡吃魚,不喝牛奶。烹調很簡單,喜歡使用刺激性的調味品。進食時用手抓。咀嚼檳榔的習慣在菲律賓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婚姻· 菲律賓各個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差異很大。一般菲律賓人多半是自由戀愛結婚。在廣大農村則流行男青年彈吉他用歌聲向他所傾心的姑娘求愛。在戀愛中,男子多贈女方以化妝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顏色則以白色和桃色為佳,茶色和紅色乃屬禁忌之色。結婚儀式均在教堂中舉行。菲律賓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決定。男方須通過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槎Y儀式由伊斯蘭阿訇主持,并舉行盛大宴會款待客人。菲律賓實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歲便被視為已達結婚年齡。 土著人的婚俗多種多樣。居住在北呂宋高山地區(qū)的伊戈羅特人的婚姻主要有兩種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試婚。一般來說,較富裕的家庭,為了使自己家庭的財產、地位不致旁落,在兒女幼時即由雙方父母作主訂婚。到了十四五歲時,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滿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隨時可以分開,男女另找對象。不能生育的,也隨時可以分開。由于這些民族認為結婚的最大目的就是生兒育女,因此,在青年男女正式結婚前,接連試婚好幾次的現象屢見不鮮。巴交人允許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則禁止通婚,如具有后一種關系的人要結婚,必須作一些“預防”措施和儀式,如將一些貴重物品丟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須以弓箭射女子在遠處安置的竹筒,如果沒有射中,說明男子沒有能力養(yǎng)活妻子,就難以達到求婚的目的。10、越南民風民俗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fā)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霸僖姟?,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后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