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臺灣人來大陸旅游需要辦什么證
根據(jù)最新《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qū)管理辦法》:
第十三條 臺灣居民要求來大陸的,向下列有關機關申請辦理旅行證件:
?。ㄒ唬呐_灣地區(qū)要求直接來大陸的,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或者委托的有關機構申請;有特殊事由的,也可以向指定口岸的公安機關申請;
?。ǘ┑较愀?、澳門地區(qū)后要求來大陸的,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機構或者委托的在香港、澳門地區(qū)的有關機構申請;
?。ㄈ┙?jīng)由外國來大陸的,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申請。
第十四條 臺灣居民申請來大陸,須履行下列手續(xù):
(一)交驗表明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出境入境證件;
(二)填寫申請表;
?。ㄈ┨峤环弦?guī)定的照片。
國家主管機關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要求臺灣居民提交其他申請材料。
第十五條 對批準來大陸的臺灣居民,由國家主管機關簽發(fā)旅行證件。
第十六條 臺灣居民來大陸,應當按照戶口管理規(guī)定,辦理暫住登記。在賓館、飯店、招待所、旅店、學校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或者機關、團體和其他機構內(nèi)住宿的,應當填寫臨時住宿登記表;住在親友家的,由本人或者親友在24小時(農(nóng)村72小時)內(nèi)到當?shù)毓才沙鏊蛘邞艏k公室辦理暫住登記手續(xù)。
第十七條 臺灣居民要求來大陸定居的,應當在入境前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或者委托的有關機構提出申請,或者經(jīng)由大陸親屬向擬定居地的市、縣公安局提出申請。批準定居的,公安機關發(fā)給定居證明。
第十八條 臺灣居民來大陸后,應當在所持旅行證件有效期之內(nèi)按期離境。所持證件有效期即將屆滿需要繼續(xù)居留的,應當向市、縣公安局申請換發(fā)。
第十九條 申請來大陸的臺灣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準:
?。ㄒ唬┍徽J為有犯罪行為的;
?。ǘ┍徽J為來大陸后可能進行危害國家安全、利益等活動的;
?。ㄈ┎环仙暾垪l件或者有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等欺騙行為的;
(四)精神疾病或者嚴重傳染病患者;
(五)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不予批準的其他情形。
治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可以批準入境的除外。
2. 臺灣旅游要辦入臺證嗎
去臺灣要辦理兩證: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個人游入臺許可證 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
1、申請人自行前往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及個人旅游簽證(建議出行前15個工作日開始辦理,符合異地辦理通行證條件者建議提前25個工作日辦理)。
2、辦理證件時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戶口本原件,同時需要填寫大陸居民往來臺灣地區(qū)申請審批表。
3、如申請人是審批表背面列數(shù)的工作單位職員,須出具單位意見,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公章。
4、表格右上角的照片請于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指定拍攝的照相館拍照。
5、辦理好通行證請于指定日期內(nèi)交至為您辦理入臺證的旅行社,以便后續(xù)操作。
6、申請人攜帶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正反兩面清晰復印在一張A4紙上)、戶口本復印件一份(戶口本首頁和本人頁)。 辦理個人游入臺許可證: 1、去戶籍所在地有資質(zhì)旅行社辦理臺灣入臺證。 2、申請書:照片不必貼在申請書上,所有資料必須填寫詳細,不能空白。 3、照片(白底2寸清析照片)與申請書。 4.申請人身份證(正反兩面)。 5、大通證照片頁及G簽。 6、申請人戶全戶戶口卡(不需要空白頁)。
7、財力證明: 存款證明:必須人民幣五萬元以上,重點是開立日期必須于送件日當天開始算起,往前推一個月或一個月以上的日期。 公司在職證明:必須使用公司正式紙張?zhí)顚?。必須填寫職位,年?5萬人民幣以上的證明。公司章戳必須清晰,且必須寫清幣種、開具日期)。 中國大陸所發(fā)之金卡(金卡或白金卡)。正面必須要有申請人之英文姓名,反面必須要有申請人之親筆簽名。
8、緊急聯(lián)絡人:必須在同一戶口上之直系血親。若不在同一戶口上,必須開立公安關系證明。組團社經(jīng)理級以上人員也可以做為擔保人(附上身份證正反兩面的表格在職證明)聯(lián)絡人表格簽名欄一定要手寫。聯(lián)絡人必須年滿20歲以上。
9、行程表(必須有來臺進出日期,航班及航班時間。起飛降落時間、簡易旅游地點、住宿飯店及電話)。
10、18歲以上在校大學生必須附上在校證明:學生證(有注冊章),不需存款證明。
11、如果3年內(nèi)來過臺灣并且在臺灣無不良記錄者,還可申請入臺,不需要附存款證明。
3. 內(nèi)地人去臺灣要辦什么證件
填寫《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申請表》。
提交符合《出入境證件相片照相指引》的申請人照片。
交驗申請人有效的臺灣地區(qū)身份證和臺灣地區(qū)出入境證件。沒有身份證的,交驗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有關證件交驗原件,留存身份證或戶籍謄本(戶口名簿)的復印件或電子掃描件。
父母雙方為臺灣居民,本人在大陸出生,已取得臺灣地區(qū)入臺許可的,應交驗申請人父母臺胞證和本人出生證明。
4. 臺灣旅游辦理哪些證件
(一)祖國大陸居民前往臺灣地區(qū)定居、探親、訪友、旅游、接受和處理財產(chǎn)、處理婚喪事宜,須向戶口所在地的市、縣公安局提出申請。 (二)祖國大陸居民申請前往臺灣地區(qū),須履行下列手續(xù): 1、 交身份、戶口證明; 2、 填寫前往臺灣申請表; 3、 在職、在學人員須提交所在單位對申請人前往臺灣的意見;非在職、在學人員須提交戶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對申請人前往臺灣的意見; 4、 提交與申請事由相應的證明。即:前往定居,須提交確能在臺灣定居的證明;探親、訪友,須提交臺灣親友關系的證明;接受、處理財產(chǎn),須提交經(jīng)過公證的對該項財產(chǎn)有合法權利的有關證明;處理婚姻事務,須提交經(jīng)過公證的有關婚姻狀況的證明;處理親友喪事,須提交有關的函件或者通知;主管機關認為需要提交的其他證明。應邀赴臺交流(通稱公務),指團組或個人應邀赴臺進行文化、教育、科學、技術、衛(wèi)生、體育、新聞等各項交流和參觀、訪問、考察、舉辦展覽以及進行經(jīng)濟貿(mào)易等活動。赴臺交流需經(jīng)過立項、報批兩個程序。 1、立項程序 申請立項材料:申請立項請示報告、臺方邀請函、在臺期間日程安排、臺方邀請單位背景及資信情況、擬赴臺人員情況等材料。 交流項目經(jīng)批準立項后,被邀請單位和個人方可回復對方接受邀請,并通知臺方辦理入臺手續(xù)。 立項材料按行政隸屬關系上報。 2、報批程序 上報審批村料:申請赴臺請示報告、臺方邀請函、在臺活動日程、赴臺人員名單。必要時應提供臺方政治社會背景、資信和赴臺人員參加研討會的論文或論文提綱以及臺方邀請其他大陸人員的情況。 對年事已高或身體健康不佳的赴臺人員,應附所在單位或組團單位同意并負擔意外情況費用的證明和省級醫(yī)院開具的同意長途旅行的體檢證明。 赴臺人員名單按規(guī)定填寫,即如實填寫清楚赴臺人員的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日、工作單位和職務、赴臺身份、戶口所在地等,按戶口所在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分別填寫,各一式四份。 交流項目批準后,國臺辦開具“赴臺批件”。 赴臺人員應嚴格遵守“赴臺批件”核準的時間,按時返回。 赴臺人員持國臺辦的批件,在批件限定的有效時間內(nèi),到戶口所在地的省級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或經(jīng)授權的當?shù)毓膊块T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 3、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 公安部門所需材料:國臺辦開具的“赴臺批件”。(團組領隊附原件、其他人用復印件,每人一份);赴臺人員所在單位出具介紹信;臺方邀請函及“入臺證”影印件;本人身份證(備復印件)、戶口本(備復印件)及 4張二寸免冠護照用照片。 有的地區(qū)規(guī)定在申請辦理赴臺證件時,須提供由當?shù)嘏_辦開具的有關證明。 非公職人員赴臺,持國臺辦公函到當?shù)毓矙C關申辦有關赴臺手續(xù)。 4、通關換證事項 赴臺人員可通過我任何一個開放口岸赴臺。
5. 臺灣人來大陸旅游需要什么證件
大陸朋友要來來臺灣自由行,最重要的證件是要有:兩證一簽。
不過,在說證件之前,要先確認自己是可以自由行的。
大陸到2019年只開放了47個城市戶口居民,可以到臺灣自由行,因此,必須先符合開放城市戶口的資格。不過,大陸也有一個 異地辦理 的便民措施,這個 異地辦理 措施,準許在開放城市讀書、工作、暫住,或是配偶、子女在開放城市的,可以在開放城市辦理去臺灣的簽注,這等于是讓另一部分即使不是開放城市戶口的人,也可以自由行了。尤其是在開放城市讀書的學生,或是工作在開放城市的人,也因此可以赴臺自由行。
確認了自己可以自由行之后,需要準備的就是往來兩岸間需要的證件:兩證一簽。
首大陸發(fā)的是一證一簽:往來臺灣通行證,簡稱 大通證,與在新的卡式大通證背面的相應 簽注,自由行是G簽注。
有了大通證+G簽注,才能透過有資質(zhì)的旅行社,向臺灣申請入臺證。大通證+G簽注+入臺證,這就是完整的兩證一簽。
有了這兩證一簽,基本還需要準備的就是與一般旅行一樣的:機票、行程、住宿、錢。
不過,兩岸間分治了70年,臺灣一直由不同的政府在管轄,雖然語言相通,食物相似,文化同源,但是政治、社會環(huán)境多少與大陸不同。加上臺灣幾乎每兩年選舉一次,下一次領導人、立法委員大選是2020年1月11日,距離回答問題的今天只剩半年了。
建議在臺灣大選之前來臺灣的大陸朋友,不要參與(可以旁觀)臺灣的選舉造勢,規(guī)定也不能參與,尤其是與大陸多數(shù)人立場不同的政黨(民進黨、時代力量、臺聯(lián)、基民黨等)的活動,即使遇到,也請不要與他們討論或辯論,免得自己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