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民間陶,特別是近代以來的民間陶瓷是我國重要的民間陶瓷傳統。但長期 以來我們極少關注,有些研究又由于歷史的原因而中斷。陶器大部分退出人們的生活, 以致產品滯銷,窯場紛紛倒閉,藝人失散,技藝失傳。面對這種情況,整理、保存這 部分文化遺存,顯得十分緊迫、重要,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極大的關注。 漢川馬口窯最具有湖北民間代表性的窯址,采用當地獨特的泥土材料為基礎,結 合當地典型的陶瓷造型以及裝飾手法,依然保留著民間陶器的傳統風格,具有很高的 審美價值。 通過對馬口陶的收集、整理、考察和研究,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曾經熟悉的民間藝 術珍寶,以及它所具有的無比寶貴的審美和人文價值。大成國學院研究發(fā)掘、整理和保護民間陶瓷對于完善中國民間工藝史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湖北漢川一帶至今流傳的‘說善書',它貼近民間生活,富于道德教化可貴特色,而且由男藝人上場交叉演唱宣講,形式靈活,既簡又生動活潑。在當地的民間文化生態(tài)中顯得生機旺盛。使得‘漢川善書’聞名于世。漢川的藝人始終堅持、繼承和發(fā)展這一曲種,并進行大膽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之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擁有一大批藝人和廣大聽眾。
湖北的民風民俗
湖北歷史悠久,代表性的民風民俗有:
1、跳三鼓:為逝者演唱的跳三鼓稱為“孝鼓”,為高壽長者演唱的稱為“壽鼓”,各種喜慶場合演唱的稱為“喜鼓”。跳喪、跳壽、跳喜稱為“三跳”,又因其演唱者為三人,打擊樂為三件,每段唱詞為“三句頭”,取“喪”和“三”的諧音,20世紀50年代,定名為“跳三鼓”。
2、“女兒會”: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區(qū)域性民族傳統節(jié)日之一,是一種獨特而新奇的節(jié)俗文化,它因在華夏大地上獨顯女性文化光輝,而尤為顯得光彩奪目。一般每年的農歷7月7日至12日這些天,是傳統的“女兒會”吉日。
3、歸元廟會:每年在春節(jié)前后這段時間,吸引眾多的香客、游人前往寺廟觀光、拜佛。游客們在盡情欣賞各種娛樂表演之時,還可以逛逛集市,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節(jié)日氣氛十分濃厚。?
4、"五蝦鬧鲇"又名"五蝦鬧鯰"、"五蝦戲鲇"、"蝦子燈"等,是一種群眾自娛性的民間舞蹈形式,流傳于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鎮(zhèn)。
5、團風但店“天府圣會”是但店鎮(zhèn)獨有的一項民俗藝術活動,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