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史上稱作“暹羅”,從13世紀素可泰王國到1932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近700年歷史可以用“自家優(yōu)勝劣汰,近鄰左擋右攻,列強折沖樽俎”形容。一般認為古代泰人來自中國西南部,他們逐漸南遷。公元1238年,吳哥王朝中的泰將奮起反抗高棉統(tǒng)治者,建立起泰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國家素可泰王朝。1279年,蘭甘亨即位,他以善良、親民、仁政和公正聞名。1292年的一篇碑銘中記載,蘭甘亨在王宮門前懸掛一鈴,有冤屈的百姓敲響鈴鐺,國王便親自過問,公正斷案。他在位21年,建立起地域廣闊的王國,創(chuàng)建了泰國文字,被譽為“泰國之父”。此后暹羅經(jīng)歷大城、吞武里和曼谷王朝。
其間,暹羅人對寮國(老撾舊稱)、高棉和馬來半島幾乎攻無不克,與西部緬甸的戰(zhàn)爭也是家常便飯,多呈緬攻暹守之勢,結果基本是不分勝負(或言互有勝負)。17世紀起,西方勢力覬覦暹羅,先是荷蘭人,然后法國人拿出一份要價很高的法暹協(xié)議,因為一場宮廷事變讓法國“人財兩空”,從此,暹羅王室對外國人(西方人)一直不信任。19世紀中后期,英國和法國完成了對暹羅的“包圍”:英國控制緬甸、馬來亞,法國建立包括越、柬、老的印度支那聯(lián)邦,對暹羅更具威脅的是法國。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承認暹羅的獨立地位,作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支之間的緩沖國。暹羅的代價是把南部4個馬來邦出讓給英國,東部湄公河右岸(現(xiàn)歸老撾)、東南的暹粒和馬德望(兩地原屬柬埔寨)被法國奪回。用土地換獨立,這在該地區(qū)獨一無二。雖說泰國是東南亞11國中唯一未被西方殖民的國家,可其中的代價和痛楚只能自己撫慰。
列強環(huán)伺下折沖樽俎,善于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二戰(zhàn)中的泰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甚至有“靈詭多變”的評價。1941年12月7日深夜,對美英宣戰(zhàn)的日本要“借道”泰境,遭拒絕后日本旋即從9個地點進攻泰國,8日清晨,泰國總理宣布?;穑痪煤炗啞度仗┩藯l約》,泰向美英宣戰(zhàn)。1945年8月16日,它又匆忙聲明“宣戰(zhàn)宣言”無效,美英“不計前嫌”,未將泰國劃為戰(zhàn)敗國。泰國戰(zhàn)后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一直享有美國“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同時它以東盟為基石,實行全方位外交政策,已與近鄰和諸多大國建立信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