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人的日常飲食品種沒有現(xiàn)在豐富,但也有現(xiàn)在難以享受到的。我來簡單聊一聊。
漢朝人一般一日兩餐。晁錯說:“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钡谝淮芜M餐在上午八九點,曰“朝食”;第二次進餐在下午三五點鐘,叫“餔食”。
漢朝的主食,大略有餅、飯、粥三種。餅有蒸、煮、烤等加工方法。遲至東漢中后期,“胡餅”在京城洛陽已經(jīng)流行。胡餅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烤制,東漢末年,趙岐避難河間、北海,常在市肆販賣胡餅,說明胡餅已在民間廣泛傳播。
漢朝的飯,基本是用黍、稷、麥、菽、稻、粟、麻等制作的干飯,也稱作“糒”或“糗”,有時候也在飯中加干果調(diào)味。
漢朝的粥和今天一樣,也是在糧食中摻水熬成,也有把麥等磨碎做粥的。
漢朝的瓜果蔬菜漢朝人工栽培的蔬菜約有二十多種。葵、藿、薤、蔥、韭等五種常見蔬菜稱之為“五菜”。此外還有蓮藕、筍、芥、芹、芋、菘、葫蘆、蔓菁、菠菜等。龔遂在渤??そ?jīng)過實踐,統(tǒng)計出一個人至少需要薤一百棵、蔥五十棵、韭一畦。
張騫通西域后,又從西域傳入了香菜、大蒜、葡萄、石榴、黃瓜等蔬菜和水果。
漢朝的肉食家養(yǎng)的畜類主要有馬、牛、羊、豬、狗等,既有圈養(yǎng),也有放養(yǎng)。野生的鹿、麋、彘、豺、狼、兔、豹、獐、貍、熊、虎,也是人們的獵食對象,漢朝人吃的野味比現(xiàn)代多很多,豺狼都可以吃。漢畫像石刻、漢墓壁畫中,狩獵的畫像很多。
雞是最重要的家禽,此外還有鴨、鵝。野生的飛禽主要有雉、雁、鴿、麻雀、鵪鶉、鷓鴣、鵠、鶴、鳩等,這些都是人們獵食的對象。禽蛋也是人們喜愛的食品,漢墓中曾發(fā)現(xiàn)帶有“卵笥”標牌的竹笥和變質(zhì)的禽蛋。
魚類也是人民嗜好的佳肴。漢朝已經(jīng)開始較大規(guī)模地利用陂塘養(yǎng)魚。人們還捕捉江海湖泊中的魚、鱉、螺、蚌、蛤等,方法有線釣、網(wǎng)撈等。
我是木木,一個熱愛美食的90后。對于歷史中漢朝人的日常飲食這個問題我很感興趣。
看電視劇的時候,會覺得漢代人吃的東西十分豐富。但是我們又知道當時很多煮食技巧、食物材料還沒被開發(fā)出來。那到底當時的人是吃什么的呢?
主食類:
到了漢代,稻、黍、稷、麥、菽這五谷已經(jīng)很普遍了。不過由于耕種區(qū)域的分布黃淮及以北地區(qū)的人們以黍、稷、麥為主食,而南方和西南地區(qū)的人們則以稻米為主。同時隨著杵臼、碓、磨等糧食加工技術(shù)的發(fā)展,榖物擺脫了過去只能煮成飯或者粥的局限,有了更多的食法。譬如面食,就是當時一種新興的主食。在漢代,面食的做法十分多樣:用水煮稱為「湯餅」,用籠蒸稱為「蒸餅」,用火烤的稱為「爐餅」。
火鍋與酒:
許多地方都有出土一種西漢時期的青銅染爐。這種染爐構(gòu)造十分簡單:主體為炭爐,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盤體,上面放置一具活動的杯。學者曾經(jīng)對它的用途迷惑不解,不過后來漢代畫像石上發(fā)現(xiàn)了染爐的痕跡,考古界才確定它就是一種類似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火鍋」。其實染爐是漢代前后貴族飲食生活的一個側(cè)面,是一種雅致的食器。由于漢代實行的是分餐制,一人一案,一人一爐,甚是愜意。
燒烤:
漢人嗜烤肉,在畫像石上也看得明明白白。在山東諸城前涼臺村發(fā)現(xiàn)的一處庖廚畫像石上,刻畫了這樣的一個場景:一人串肉;一人打著扇子,翻轉(zhuǎn)肉串;其他兩人跪立在爐前等著,這就好比今天的燒烤
只是當時的食材,比起現(xiàn)在還豐富。畫像石上,不僅顯示了宰牛、羊、豬及殺雞、屠狗等情景,還懸掛著龜、魚、雁、鳥、兔等不同動物的腿肉。同時,他們也會捕食一些野生動物來改善飲食結(jié)構(gòu),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漢代的狩獵圖和出土的動物骨骼不難看出,傳統(tǒng)「野味」就有鹿、麋、野豬、兔、雁、雉、雀、鶴等,像熊、虎、豹、狼這樣的猛獸也不在話下?,F(xiàn)在做飯常用到的花椒、姜、蔥、桂皮、茴香也被漢朝人使用了。在它們的幫助下,肉的味道更加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