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正月初一,過新年,歲之始,古稱 “三朝”。
正月初二回娘家,這一天老婆帶著老公回娘家
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人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表正月初四迎灶神
正月初五“破五”吃餃子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jié),婦女不得出門。
正月初六農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一種迎接美好日子的心理,
正月初七稱為“人日”,說人是這一天造出來的。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人家吧鳥兒、魚兒放生。
正月初九俗稱“玉皇會”,各地有隆重慶賀。
正月初十稱為石頭節(jié),又稱“石磨日”“,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做得東西。
正月十一
請紫姑,請子婿,家家用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
正月十二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p>
正月十三
灶下點燈,有正月十三上燈之日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之日吃面條的習俗。
正月十四稱為“試燈”節(jié),為迎元宵佳節(jié)做各種準備。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一天古人玩的東西可多了,耍龍燈、猜燈謎、耍獅子、放煙花,劃旱船、扭秧歌,甚至唐代這一天還有一些體育活動,比如打馬球、登高,武術活動,其實這些體育活動都是當時的娛樂活動,唐代元宵節(jié)最為熱鬧,從皇宮到民間傾城而出,甚至皇帝在皇城之內與民同樂,京城熱鬧非!
正月初一,原來稱“元旦”,象征著一年的開始。又稱掃帚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如果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不過現在我家好像從來都不掃,哈哈哈。
正月初二,俗稱“迎婿日”,女兒要回娘家拜年,還要帶上一些禮品好紅包,然后分發(fā)給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就是給大家發(fā)紅包,不過現在,要發(fā)的話都變成微信紅包了吧,哈哈哈。
正月初三,傳說中女媧造羊的日子,俗稱“羊日”,這一天呢養(yǎng)羊的人不能對可愛的羊羊下手哈,反正大過年的有那么多肉吃都吃不完,誰還有功夫殺羊啊,你說是吧。
正月初四,這一天就厲害了,要祭拜財神爺,過去,有東家想把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免得查到你家沒人在家生火做飯,以后都不保佑你家的灶火了,哈哈哈。
正月初五,送窮日,就是把窮鬼(窮神)送走,這一天可要好好過啊,誰也不想新的一年當窮鬼吧,哈哈哈,這一天你可以吃得飽飽的,象征吃飽穿暖,填窮坑,那么窮鬼就不會找上你了。
正月初六,很多商鋪酒樓就開張了,有六六大順的含義在里面,這一天要放很多鞭炮,越響亮意味著生意興隆。
正月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也就是女媧造人的日子,有《占書》記載,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一天呢,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有的要吃“春卷餅”,有的和七寶羹,就是七種菜做成的羹,取意可去除百病,吉祥如意。有的地方還會送火神,把“火神”送走(就是放煙花,哈哈哈),預示著一年里沒有火災,一家人平平安安。
正月初八,俗稱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jié),就是天上的神仙都要來視察人間的工作情況了,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神仙心情比較好),則預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心情差)則年欠。
正月初九,是天公日,就是玉皇大帝生日,這些個只限于傳說,作為談資罷了,這一天該吃吃該喝喝,也有人會拿些香蠟紙燭祭拜一下也是可以的,不過要注意防火防災哦!
正月初十,石頭日,有點奇葩的節(jié)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這一天到現在來說也是不興這個了吧,不過作為民俗來講還是有必要說一下的。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jié),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這幾天主要是為了過好元宵節(jié),張燈結彩,放鞭炮,吃元宵,好嗨喲。
這幾年的年味是越來越淡了,人們似乎也不太重視中國的這些民俗了,認為麻煩而且跟不上時代,很多人都覺得越來越沒意思。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作為一個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 ,該有的禮儀,細節(jié)還是要有。生活如果一點儀式感也沒有,那會多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