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悟空邀答!
我的家在東北吉林。簡單說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里的習俗。
初一、初二:家族之間相互拜年,雖然除夕家家戶戶都睡得很晚也可以說是只是瞇了三四個小時,但大年初一都起的特別早,一是為了趕早出去拜年,二是防止有人來拜年時自家還沒收拾妥當。這兩天有一個忌諱就是不能掃地、打水、向外潑水、動針線和剪刀等,被認為是散財和不吉利。所以家家會儲備一個很大的臟水桶。
初三、初四:多是去岳母家拜年的時間,初三開始可以從事動掃把打掃衛(wèi)生、擔水等活動,但掃地時要從外往里的順序,意為聚財。
初五:我們這里又稱“破五”,意為禁忌在這天可以破除,商業(yè)開市,家家會在這天吃餃子。
初六:我們這里一般家有六十、六十六歲的老人,會選擇在這一天慶祝大壽的習慣,招待親朋好友為老人祝壽。
初七:我們稱“人七日子”,傳說女媧創(chuàng)世第七天創(chuàng)造的人類,所以這天是人的生日,家家戶戶吃面條,意為長壽。
十五:自不必說,元宵節(jié),春節(jié)的高潮,游燈鬧元宵,燈火通明普天同慶,我們這有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傍晚時先去墓地給去世的家人墓前點亮一盞燈,放些爆竹祭奠先人,然后再回家在門前點亮幾堆篝火開始鬧元宵。
二十五:“老天倉”,據說是倉王爺的生日,大家會用草木灰圍成一個圓圈,在里面放上糧食,意為倉滿。家家戶戶吃餃子,預祝來年大豐收,谷滿倉滿。
如今很多習俗已成為記憶,快節(jié)奏的生活已經由不得當年老東北“耍正月鬧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的生活方式,時代變遷但我相信永遠不會變的習俗就是:回家過年!
除了拜年就是吃,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
現在過年和小時候相比習俗啥的有沒有變化呢,感覺是否一樣?
現在和小時候的過年感覺肯定不一樣,首先是時代不同了,小時候缺吃少穿,天天都盼著過年,能吃上好吃的,能穿上新衣服?,F在是豐衣足食,天天像過年。其次是年齡不同了,以前是給長輩拜年得紅包,現在小輩給自己拜年發(fā)紅包,感覺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輩子就快過沒了。唉!時間都去哪了?
現在過年的習俗和以前大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過年是一件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二十三祭灶,打掃屋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七蒸年饃,二十八下油鍋,二十九煮肉,三十包餃子……也就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忙得不可開交了,不到除夕夜,是忙不完的。就像娶媳婦一樣,媳婦不到家,總是不踏實,總有事要干,年不來總覺得沒有準備好,年來了,一掛鞭炮噼里啪啦一放,一切就都就緒了。
在我家我爸爸是個很有生活情調的人,每個節(jié)日他都會帶我參與,讓我的童年過得豐富多彩,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在我們家,年三十下午,一定要做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包餃子,餃子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另一件事就是貼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在我們家可是大事,不知何故,我們那兒的習俗是三十下午才貼對聯(lián),不能太早。下午的時候,奶奶在一個小鐵鍋里燒好半鍋漿糊(小麥面粉和水攪勻,在火上燒至沸騰,就成了自制漿糊,效果奇好,即使有很多灰塵的磚墻 也能粘貼上)。爸爸需要把一幅幅對聯(lián)用刀從中間割開,因為買的時候一幅對聯(lián)是在一起的。然后根據平仄找對一幅對聯(lián)的上下聯(lián),和橫批,哪一幅貼在大門上,哪一幅貼在上房的門上,哪一幅貼在廚房的門上,哪一幅貼在奶奶房間的門上,一絲都不能亂。
有的門比較高,爸爸還需要踩在凳子上去貼,我就負責扶著凳子,保障爸爸的安全。有時爸爸讓我?guī)兔υ趯β?lián)上抹漿糊,弄得不好了還要挨一頓訓。
天快黑時,對聯(lián)終于貼好了,看著每個房門都紅彤彤的,簇新的感覺,年味兒濃起來了。大家都很激動,都期待著年夜飯,期待著餃子,新年就要來了。?
而現在的年,各種儀式簡化了許多。貼對聯(lián)簡單得很,那還需要燒漿糊啊,現成的膠帶粘起來多方便,單元房也只有一道門,一幅對聯(lián)足矣。至于年饃、豆腐、果子也都可以買到,很多人都不自己做了,甚至連除夕夜的餃子也可以在店里預定,年夜飯也有在飯店吃的。隨著時代發(fā)展,過年的形式越來越不一樣了,無論怎么過,幸福開心最重要,祝大家過一個愉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