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龍的特征是它們的角和頸盾。
它們的頭盾可長至超過1.5米。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超過80公分。頭顱后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zhì)頭盾。它們的四肢短,前腳掌有五個短腳趾、后腳掌則有四個短腳趾。雖然三角龍確定是四足動物,但它們的姿勢長久以來處于爭論中。三角龍的前肢起初被認為是從胸部往兩側伸展,以助于承擔頭部的重量。
三角龍的生活習性:
群居、食草。三角龍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fā)現(xiàn)于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和暴龍生活在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三角龍是最晚出現(xiàn)的恐龍之一,經(jīng)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三角龍至今難以發(fā)現(xiàn)完整的化石,是因為它的什么生活習性?
角龍是生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并且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它們在晚三疊世 (或中三疊世)由假鱷類進化而來,至晚白堊世絕滅,在地球上生活了 1.6億 年。是中生代恐龍中最繁盛的動物之一,故此,中生代被稱為“恐龍時代”。
角龍或角面恐龍是鳥臀目草食性恐龍緣頭龍類中的一支?;钴S于后白堊 紀(1.44億~ 6640萬年前),被稱為恐龍家族的“末代驕子”,它們體長可達 9米,群居生活在一起,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在啃食植物。據(jù)《述異記》 記載,“蚊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苯驱埵驱堉兄险吡?。
角龍類以植物的嫩枝葉和多汁的根、莖為食。它們的頭大而長,占身體 長度的1/4 ~ 1/3,前部窄而低,形成一個喙狀的嘴。它們的頸部較短,尾也 粗短。
角龍類的腳短而寬,前腳有五指,后腳有四趾,指(趾)末端有蹄狀的 構造,善于奔走。
角龍類是把防御的“盾”和進攻的“矛”比較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的動 物。頸盾就是防護自身的盾,角就是反守為攻的矛。角龍對食肉恐龍的防御 是積極有效的防御,因此,成功率很高。所以,雖然角龍出現(xiàn)很晚,卻能在 短時期內(nèi)演化出眾多類型,這可以說角龍類是進化非常成功的動物。
頸盾的作用不只是防御,它還有另外三種功能6首先,它能為頜骨部的 肌肉提供強有力的附著點,幫助頜部肌肉加強咀嚼的力量。其次,不同形狀 的頸盾代表不同的種,以及同一種中的不同個體。這種情況在現(xiàn)生的哺乳動 物如鹿中也可以看到。再者,頸盾作為溫度調(diào)節(jié)器,是遠古時代大自然創(chuàng)造 的冷熱兩用空調(diào)器。頸盾已高度脈管化,當血液從骨骼上的槽溝和管道流經(jīng) 頸盾時,便能利用它巨大的表面積調(diào)節(jié)冷熱。
角龍最大的特點是除了原始的種類外,頭上的角數(shù)目不等。此外,還有 從頭骨后端向后長出的一個寬大骨質(zhì)頸盾,覆蓋了頸部,有的甚至達到肩部。 無疑角和頸盾具有防御和保護自身的作用。
大部分角龍亞目的恐龍于吻部或額部有大型的角;骨質(zhì)裝飾和鼻角保護 它們免受肉食動物的攻擊,雄性在競爭中也會互相碰撞用角。有些種類,尤其是角龍科的種類,于顱骨褶皺的后緣有骨質(zhì)突起,排列于頸部形成頸盾。
鳥臀類角龍亞目,頭大,頸部有皺褶狀突起,頭上長角。吻部細,具尖 喙。外形和現(xiàn)代犀牛有些像,體形粗壯^四足行走,前肢短于后肢,草食性 動物,角龍的化石往往成群地被發(fā)現(xiàn),可見它們生前有群體生活習性,可能 也會成群結隊地去對抗肉食性恐龍。
作為角龍類的“代表人物”,三角龍是恐龍史上知名度僅低于霸王龍的一 種奇特恐龍,長著怪異的角和長長的頸盾,粗壯的身體使得霸王龍也對它產(chǎn) 生幾分畏懼。
鸚鵡嘴龍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數(shù)鸚鵡嘴龍了,它是最早的角龍類。過去 把它歸人鳥腳類,它在某些地方也的確像鳥腳類恐龍,但根據(jù)它最本質(zhì)的特征, 近年來許多恐龍專家都認為它代表角龍類的祖先類型,應屬于角龍類^它有短 的鼻子、位置較高的鼻孔,{高的喙嘴和現(xiàn)代鸚鵡的嘴類似,所以叫鸚鵡嘴龍。 這種恐龍體形都比較小,因此身長沒有超過2米的,已發(fā)現(xiàn)的幼年個體只有25 厘米長,成年個體也不過1.5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