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宋朝官員等縣衙門賦予女性的權利還是比較寬松的。
第一 許多人都以為宋朝是女性社會地位開始下降的時代,但考察歷史,宋代女性的地位絕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低,甚至可能在歷代王朝中,宋朝女性的地位是最高的。 宋代家庭分家,按照當時的風俗與法律的規(guī)定,要分給女兒一部分財產,“在法: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名公書判清明集》卷八]。這部分財產,通常叫作“奩產”,即以辦嫁妝名義給予的財產。女兒所得的奩產,一般為兄弟所得的一半。
第二 因為法律與習慣法明確了女性的財產繼承權,甚至出現(xiàn)了女子為爭家產將兄弟告上法庭的事情,“處女亦蒙首執(zhí)牒,自訐于府庭,以爭嫁資”[(宋)劉清之編纂:《戒子通錄》卷五)]。 宋代有這樣的風俗:兩個家庭結成姻親,在議婚、定親的階段,女方要給男方送“定帖”,除了寫明出嫁的是第幾個女兒,以及她的生辰年月日,還要“具列房奩、首飾、金銀、珠翠、寶器、動用、帳幔等物,及隨嫁田土、屋業(yè)、山園等”,此處具列的就是隨嫁的奩產。富貴人家的奩產是非常驚人的,如理宗朝時,一位姓鄭的太師給女兒的奩產是“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締姻五千貫”[(明)葉盛:《水東日記》卷八];有個叫作虞艾的人,“娶陳氏,得妻家標撥田一百二十種,與之隨嫁”[《名公書判清明集》卷八];比較常見的奩產應該是十畝田上下。 奩產隨出嫁的女子帶入夫家,“在法:妻家所得之財,不在分限。又法:婦人財產,并同夫為主”[《名公書判清明集》卷五],即法律規(guī)定,女子隨嫁的奩產,名義上為夫妻雙方共同財產,但其實并不歸夫家所有,夫家分家析產時,奩產不可分。實際上,奩產的所有權與處分權,都歸女方掌握,女方可以拿出來奉獻給夫家,也可以自己保管。丈夫如果索要妻子的奩產,往往會被當時的風俗所鄙視。 以后假如夫妻離婚,或者妻子改嫁,女方有權帶走她的全部奩產。宋人袁采觀察到,丈夫“作妻名置產,身死而妻改嫁,舉以自隨者亦多矣”[(宋)袁采:《袁氏世范》]。意思是說,宋朝有很多已婚男子,因為不愿意以后分家時被兄弟分去財產,便以妻子的名義添置產業(yè),后來不幸去世了,妻子以這些產業(yè)是她所有為由,在改嫁時全都帶走了。袁采講這一社會現(xiàn)象,是為了忠告家人,千萬不可干借妻名置產的蠢事。不過袁采的話恰好從側面證明了:宋朝女性改嫁,是有權利帶走屬于她所有的財產的。宋朝的法律也保護女性的這一權利。一旦發(fā)生奩產糾紛鬧上法庭時,以前定親時的“定帖”,妻子可以拿出來作為主張財產權的證明,這有點像現(xiàn)代的“婚前財產公證”。 宋朝之后,女子就喪失了這種處分自己財產的自由了。元代《通制條格》收錄的一條法令說:“今后應嫁婦人,不問生前離異,夫死寡居,但欲再適他人,其元(原)隨嫁妝奩財產,并聽前夫之家為主?!泵髀珊颓迓啥祭^承了這一立法精神,如《大明會典》和《大清律例》都明文規(guī)定:寡婦“改嫁者,夫家財產及原有妝奩,并聽前夫之家為主”。 在宋代以前法律上絕不允許妻子主動提出離婚。漢代《白虎通》嫁娶里說明:“夫有惡行起不得去者,地(女)無去天(男)之義也。”唐代《唐律疏議》明確指出:“婦人從夫,無自去之道?!薄短坡蓱艋椤芬?guī)定:“即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宋代情況是否發(fā)生變化了呢?宋代女子可以主動提出離婚嗎? 一、從岳飛妻子劉氏離開岳飛說起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岳)飛執(zhí)兵權之日,遣使王忠臣往楚州韓世忠處下書,得回書欲歸。臨行世忠囑之(王忠臣)曰:‘傳語岳宣撫,宣撫有結發(fā)之妻,見在此中嫁做一押隊之妻,可差人來取之?!ㄍ踔页迹┗兀軋箫w以世忠語,飛不答,世忠上聞。飛奏言,‘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兩經改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錢五百貫,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
第三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岳)飛之在京師也,其妻劉氏與飛母留居相州,及飛母渡河而劉改適,至是在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軍中,世忠諭飛復取之,飛遣劉錢三百千。丁卯以其事聞,具奏:‘臣不自言,恐有棄妻之謗?!t答之。” 岳飛的原配結發(fā)妻子劉氏在未經岳飛同意而與岳飛離婚,而后又背著岳飛兩次改嫁他人。劉氏應該是向官府主動提出離婚的,而且地方官府也應該是依法批準劉氏與岳飛離婚的。劉氏離開岳飛絕不是違法私逃或與人私奔而是受法律保護的女子首先提出的離婚后叛離的正當改嫁。否則劉氏就犯了重婚罪,而得到處罰。她與岳飛離婚的法律依據就是“夫出外三年不歸,聽妻改嫁?!绷_燁《醉翁談錄》中的“判夫出改嫁狀”條記載:“有一良家婦,以夫婿久出,不得音耗,意欲改嫁,遂投狀子潭州張紫微,乞執(zhí)照改嫁?!苯Y果被批準改嫁,判詞:“淡紅衫子淡紅衣,狀上論夫去不歸,夫若不歸任從嫁,夫若歸時我不知?!?二、從朱熹為民女離夫開脫說起 朱熹《朱子語類》:“建陽簿權縣。有婦人,夫無以贍,父母欲取以歸。事到官,簿斷聽離?!?這個事件是女方因丈家窮而提出離婚,官府判令離婚。對于這件事有人深以為不然,請教朱熹說:“夫婦之義,豈可以貧而相棄?官司又豈可遂從其請?” 朱熹回答說:“這般事都就一邊看不得。若是夫不才,不能育其妻,妻無以自給,又奈何?這似不可拘以大義。只怕妻之欲離其夫,別有曲折,不可不根究?!?朱熹雖是“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擁護者,但他對廣大普通婦女再嫁卻充滿寬容乃至同情。朱熹不止一次的為改嫁婦女辯解,他還說過:“女子要從一而終不必拘泥”,“夫死而嫁固為失節(jié),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敝祆湔J為婦女再嫁“大綱恁地,但人亦有不能盡者”。妻背離夫“不可拘以大義,別有曲折”。以朱熹為代表的宋代學者并不歧視廣大婦女改嫁,宋代也沒有歧視改嫁婦女的氛圍。所以宋代女子離婚再嫁是很平常的事情。 三、宋代妻子因與丈夫不睦而提出離婚事例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夏)竦娶楊氏,頗工筆札,有鉤距。竦浸顯,多內寵,與楊不睦。楊與弟倡疏竦陰事,竊出訟之。又竦母與楊氏母相詬罵,皆詣開封府,府以聞,下御史臺置劾而責之,仍令與楊離異?!?宋仁宗時的重臣夏竦與妻子楊氏不和睦,楊氏與弟弟訟告夏竦。夏竦的母親又與楊氏母親相互謾罵,結果都鬧到開封府。結果御史臺責劾夏竦,判定與楊氏離婚。 龐元英《談藪》:“曹詠侍郎妻碩人厲氏,余姚大族女,始嫁四明曹秀才,與夫不相得,仳離而歸,乃適詠。” 宋高宗時侍郎曹詠的妻子厲氏本是曹秀才的妻子,因與丈夫不和睦而選擇離婚重新尋找幸福,再嫁給曹詠。她與丈夫的離婚法律依據就是:“若夫妻不相安諧,為彼此情不相得,兩愿者離者?!?四、宋代妻子嫌棄丈夫“丑”而離婚事例 曾慥《高齋詩話》:“祖無擇晚娶徐氏,有姿色。議親之時,無擇為館職,徐氏必欲訾相其人;而無擇貌寢,恐不得當也,同舍馮當世豐姿秀美,乃諭媒妁俟馮出局,揚鞭躍馬,經過徐居,曰:‘此祖學士也?!旄`窺甚喜。成婚,始寤其非,竟以反目離婚。” 宋神宗時,國子監(jiān)生祖無擇相貌丑陋,議親之時,女方徐氏要求必欲親見其人。這也說明宋代女性婚姻一定的自主性。祖無擇便與媒人商議,讓豐姿秀美的同舍生馮光世揚鞭躍馬經過徐家,讓徐氏誤會。成婚后徐氏“始悟其非,竟以反目離婚”。徐氏因為丈夫長得丑及欺騙自己,而主動提出離婚。 李廌《師友談記》:“章元弼頃娶中表陳氏,甚端麗。元弼貌寢陋,嗜學。初,《眉山集》有雕本,元弼得之也,觀忘寐。陳氏有言,遂求去,元弼出之?!?北宋哲宗時學者章元弼容貌丑陋,而妻子陳氏則甚端麗。陳氏因為受不了丈夫丑還總是嗜學讀書而忘寢,冷淡自己,所以首先主動提出離婚。 唐李商隱《義山雜纂》:“新娶婦,卻道是前緣,必是丑”。唐宋若莘《女論語》:“女子出嫁,主夫為親,前生緣分,今世婚姻。將夫比天,其義匪輕?!倍鼗臀墨I《崔夫人要女文一本》:“在家作女慣嬌憐,今作他婦信前緣?!边@是唐崔夫人在女兒出嫁前對女兒的告訓。相比“嫁稀隨稀,嫁叟隨叟”、“夫為妻天”、“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的前代,宋代女人因嫌棄丈夫丑而提出離婚,無疑有一些時代進步女權提高的意味。 五、宋代妻子嫌棄丈夫“窮”而離婚事例 無名氏《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婦翁惡其窮,奪其妻以嫁別人。向滈為作《卜算子》詞云:‘三歲學言兒,七歲嬌癡女。說著行人也自愁,你自思量取?!瘚D毅然而歸,與之偕老?!?南宋孝宗時官萍鄉(xiāng)令向滈的岳父因嫌棄他窮而強行把女兒奪回家并嫁以他人。這個事件雖然后來向滈妻子毅然回來與向滈白頭到老,但無疑說明妻子或娘家完全可以因為夫家窮而提出離婚。 王明清《玉照新志》:“鄭紳者,京師人,少日以賓贊事政府,坐累被逐,貧簍之甚。妻棄去適他人?!?南宋時杭州人鄭紳因政事被逐而變得貧窮,妻子就離他而去改適他人。在宋代女子或女方嫌棄男方窮,而離婚行為。應該有兩種情況,一、男方家里真的窮,甚至都影響到女方生存問題。這種情況地方政府及官員都容易判離。二、只是男方家道衰落,或女方家道興旺,女方生存根本沒問題只是嫌棄男方貧窮。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受法律及世道支持的,所以官府也是不可能叛離的。出現(xiàn)這種情況而離婚的,都是違法違情的行為?!睹珪星迕骷分芯陀杏浻羞@樣的事例:“丘教授未第之前,以女弟適黃桂,既生五女矣,一旦丘教授偶中高科,門戶改變,黃桂不善營運,家道凋零,丘教授遽奪女弟,令寫離書?!?值得指出的是宋代的三種離婚方式:“七出”、“義絕”和“和離”,無一不是從男方家族利益出發(fā)所確認的規(guī)范。而且體現(xiàn)了男方的單向性。 “七出”是古代法律根據夫家需要規(guī)定的七個棄妻條件。最早見于《大戴禮》“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到了宋代《宋刑統(tǒng)》規(guī)定“七出者,依令,一無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妬忌,七惡疾”。“七出”之條中的內容除了盜竊一條是婦女本身的過失外,其它幾條都夫家逐黜媳婦的借口,其基本目的在于維護“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的婚姻目的。宋仁宗時,大臣富弼說:“今匹庶之家或出妻,亦須告父母。父母許,然后敢出之?!边@說明,婚姻中夫妻兩人的情愛和意志是毫無地位的。盡管兒子和媳婦感情好,父母不喜歡她,媳婦也得被離棄,兒子和媳婦感情再不好,父母喜歡兒媳,終身也不許離婚。宋代詩人陸游及其前妻唐婉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范例。這說明婦女在夫家除了夫權外還有沉重的族權壓在身上。 “義絕”,是指夫妻雙方任何一方及其親屬做出有違夫婦之義的事情,法律便強制離婚,當事人不主動離婚,就要追究刑事責任?!端涡探y(tǒng)?戶婚律?和娶人妻》規(guī)定“①義絕謂毆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殺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②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殺,③及妻區(qū)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殺傷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④及與夫之緦麻以上親若妻母奸,⑤及欲害夫者,雖會赦皆為義絕”。對義絕的規(guī)定,粗看是雙方面的,是維護家族親屬關系為中心,為鞏固封建倫常觀念和封建家庭秩序而設。但細看其條款應會發(fā)現(xiàn),“義絕”的中心仍是男家,仍是不平等的。在“義絕”的五種情況中,只有第二種是夫妻雙方平等的,而其他幾種都是不平等的,妻子對丈夫的親屬只要有詈、傷的行為就構成義絕;而丈夫對妻子的親屬要有毆殺等事實才屬義絕。妻子只要與丈夫緦麻以上的親屬奸,就構成義絕;而丈夫要與岳母奸,才屬義絕。只有妻欲害夫構成義絕的規(guī)定,而無夫欲害妻的對等規(guī)定。顯然,義絕的律師文也是“夫尊妻卑”一邊倒的。 “和離”是指,夫妻關系不好而又雙方愿意離婚,對此法律予以認可?!端涡探y(tǒng)》規(guī)定“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又云“彼此情不相得,兩愿離者,不坐”。單從律條上看似乎夫婦雙方處于對等的地位,但在實際中卻并非如此。因為在封建時代,婦女沒有從事有社會意義的公共勞動,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是依附于丈夫的??此谱钇降鹊摹昂碗x”其實際也是傾向于夫的。和離的前提必要男方同意離婚,而男方要離并不必須取得女方的同意。所以,我認為宋朝女性的地位是比較高的,權利比起以往也是比較多的。政府衙門就是用這些權利更好的保護了女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