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幾句俗語很好地解釋了這樣的現(xiàn)象:1.甥舅如父子;2.舅家老表大似天,姑家姨家靠邊站;3.娘親有舅,父親有叔。自古以來,舅舅在家族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所以自然要坐上席。
在原始社會中,人們的姓氏和財產(chǎn)一切都繼承于母系。不同于如今娘家人的關(guān)系疏遠,在那段時期,舅舅在家中的地位相當于父親,也是人們最親近的男性親屬。而在家族大事的決定權(quán)上,舅舅也是母親家的代表,決定著許多大小事情。
在父系氏族里舅舅的地位也同樣如此。父系社會的男子因為具有經(jīng)濟上的絕對優(yōu)勢,所以在家族中占統(tǒng)治地位。因為舅舅是作為一個男性的身份,是一家之主,所以他就有權(quán)力來決定家族中的所有事務,自然在家族里的地位比較高。
同時在古代,舅舅是女方權(quán)利的捍衛(wèi)者。婦女孩子是上不了臺面的,如果女方在丈夫家遇到極端的事情,需要解決問題或者打官司,舅舅要出面替姐妹張羅。而且俗話說:“疏不間親”夫妻、母子間的事,鄰居本家很難說得上話,這時候也只有舅舅出面解決事情了,所以舅舅的權(quán)威性很高。
而這樣的傳統(tǒng)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所以在結(jié)婚時舅舅要上座!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釋,為什么結(jié)婚時男方的舅舅要坐上席,而不是男方的叔伯和姑姑坐上席。
要說論親疏關(guān)系,男方的叔伯姑姑并不低于男方的舅舅,甚至高于男方的舅舅。
為什么這樣說,男方的母親嫁給了男方的父親,這才生下男方,男方是父親的子孫后代。
而不是娘家舅舅家的子孫后代,只能說是近親,但男方跟叔伯和姑姑都是婆家的子孫后代,流著同樣的血脈。
你說男方到底是跟父親的兄弟姐妹親或者是跟母親的兄弟姐妹親。
若從血脈關(guān)系來講,男方的叔伯姑姑比舅舅姨媽親,但從親戚關(guān)系來講,父母雙方的兄弟姐妹都一樣親。
既然父母雙方的兄弟姐妹都一樣親,為什么男方結(jié)婚時舅舅要坐上席,而不是男方的叔伯和姑姑坐上席,論說父母雙方的兄弟姐妹都有資格坐上席。
為什么男方結(jié)婚時單單讓舅舅坐上席,這跟男方的母親和舅舅是親兄妹這一點脫不了關(guān)系的。
俗話說得好,除了娘舅無好親,雖然男方的父親兄弟姐妹也親,但他們在親情關(guān)系對待上并沒男方母親的兄弟姐妹真心實意。
感覺疏遠得多,反觀男方母親的兄弟姐妹親近得多,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舅舅在男方家至高無上的地位,比誰都親。
這跟男方的母親在中間起了很大的作用有關(guān)系。
一般來說,男方的母親在心中認為自己兄弟姐妹才是最親的人,認為老公的兄弟姐妹和自己并不是很親,在心中沒有那么重要的地位。
男方的父親明知道這一點,但不敢反抗,不敢說,默認事實,因為女人的地位在家中高于男人,
男方的父親只好聽母親的,在兒子結(jié)婚時,首先安排兒子的舅舅坐上席,坐上席在習俗里最高禮儀,只有德高望重,很重要的客人才能坐。
既然男方結(jié)婚讓舅舅坐上席,表示舅舅是最尊貴的家人,在男方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最親近的人。
親是最親近的人,但從男方父母兄弟姐妹關(guān)系上講,光男方舅舅才能坐上席,叔伯和姑姑不能坐上席,這就有點不公平了,有點歧視叔伯和姑姑的意思在里面。
不過呢,既然是中國的風俗習慣,我們也不能說什么,誰坐上席,誰不坐上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順順利利把婚禮舉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