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jié)的習俗有祭灶神、掃房、做豆腐、去割肉、宰年雞、蒸饅首等等。其中祭灶神指的是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為貼在廚房里的灶王爺供上糖瓜掃房指的是在臘月二十四這天,為全家進行大掃除;
做豆腐指的是在臘月二十五這天做豆腐,因為過去豆腐是介于肉與蔬菜之間的食品;去割肉是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準備過年期間吃的肉;宰年雞是在臘月二十七這天宰雞;蒸饅首是在臘月二十八這天蒸饅頭,寓意著蒸蒸日上。
春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春節(jié)歷史悠久,在傳承發(fā)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節(jié)的各種習俗活動以除舊布新、驅(qū)邪攘災(zāi)、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nèi)容,是個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春節(jié)至少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jié)束,是人們增深感情的重要節(jié)日。
老北京人是怎么過年的?
新時代的北京對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座古老城市里的人來說是一抹金色的沙子畫,這座沙畫雖然被風侵蝕的不像樣子,但依稀還能看見一些往日的形狀,而這往日的形狀卻帶給這些北京人深深的鄉(xiāng)愁。他們努力去試圖挽回一點隨風而逝的沙子,像是要抓到舊時光一樣,今天我就簡單談?wù)勁f時代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
北京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到了三九天的時候就天寒地凍了,京城里的護城河和湖泊常常會凍上厚厚的冰,這時候一些北京人就會去上面溜冰或者坐冰床。老式的滑冰設(shè)備相當簡單:在比鞋底子稍大的長方形木板底下固定幾根鐵條,再用皮條綁在鞋底下就齊活了。一項有趣的冰上挑戰(zhàn)是:從北京城東邊的齊化門、東便門出發(fā),靠著這些溜冰設(shè)備沿著大運河末段的通惠河一直滑行到通州,再在通州買一些四九城里不多見的特產(chǎn),這就足以證明自己到過通州了,足以在朋友面前擺擺譜兒。而冰床則是另一種有意思的娛樂,從銀錠橋到德勝門大約三里地的距離只需要付微不足道的價錢,一個方木下面安上光滑的鐵條,上面坐上人,再由一個師傅在前面拉動。這個拉冰床的師傅腳底下穿填著烏拉草的皮靴子,這種源自滿族的厚皮靴底下有小鐵鉤可以防滑。
到了臘月初八,北京家家戶戶會熬制“臘八粥”,它的原料多種多樣,大體包括兩類:五谷和干果,小米、糯米、大麥、小麥、紅小豆配上紅棗、葡萄干、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松子一起煮。熬制完的臘八粥配上白糖紅糖,再就著豌豆黃兒、糖葫蘆、蜜餞,那是要多滋潤有多滋潤!吃不完的臘八粥還可以凍成冰留著慢慢喝,想喝的時候就切一塊煮化了喝。除了臘八粥還有臘八蒜——把大蒜剝皮泡進老醋,封進壇子,靜置到除夕,吃年夜飯的時候就著餃子吃蒜、喝臘八粥,就是北京人的過年飲食。
舊的一年將要結(jié)束,新的一年即將開始,這些日子叫做“歲暮”,大約有三個星期的時間,北京人在這期間會開始準備迎接新年。首先是選購年畫,老百姓買來在臘月里迎新年打掃和裝飾房屋時貼在墻上,地道的年畫都是由天津西郊水鄉(xiāng)楊柳青鎮(zhèn)這一批藝術(shù)家集中生產(chǎn)的。一般年畫的題材都是“大過年”,表現(xiàn)全家人喜氣洋洋地迎接新年,大家都穿著花花綠綠的新衣裳,男孩子放鞭炮,女孩子戴紅花,全家在一起包餃子。
除了貼年畫,北京人還需要采辦供花。年終歲尾,家家都要上供,供品講究“堂”,一堂是五件。比如五盤月餅,每盤五塊,下大上小摞成塔狀,頂上再擺上一個面做的桃子。五盤水果,每盤五個。五盤蜜供,中間最高的可達兩三尺,兩邊的略矮。所有的供品還需要裝飾美化,用的就是供花,這些供花一般用彩色厚紙做,配上金紙亮片,裝有細鐵絲以備往供品上插。
年前各家各戶還會在自家大門的門楣上紛紛貼出掛錢,以示喜慶。掛錢是用又薄又結(jié)實的大紅紙以剪紙手法做的裝飾藝術(shù)品,一尺來長七八寸寬,刻出鏤空圖案,下邊刻出穗子,花紋之間配有文字,如一個大大的“?!弊?,四個較小的文字“天下太平”“富貴有余”等。北京還有一種白紙做的掛錢,尺寸大些,刻有一行滿文,是專供滿族人家用的。
新年期間,門上另外一個必不可少的裝飾就是“春聯(lián)”。春聯(lián)成對,兩張一樣大小的紅色紙條從上到下寫同樣數(shù)目的方塊字貼門框上,左邊是上聯(lián),右邊是下聯(lián),兩聯(lián)不但字數(shù)一樣,還要文意對仗,合轍押韻,符合平仄。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門乾坤福滿門”,再比如“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到了臘月二十三,各家要舉行“祭灶”儀式送灶王爺上天,祭灶的儀式通常在晚上九點舉行,家主人把裝有灶王爺?shù)男》瘕悢[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上,供品有關(guān)東糖、干草、料豆,還有一個白面火燒。干草和料豆是給灶王爺?shù)淖T預(yù)備的,而火燒是給灶王爺?shù)碾S從預(yù)備的。供桌正面掛上一串紙元寶、幾張紙錢和一串千張。所有準備都由家里面的男性進行,主人把佛香和蠟燭點燃后,所有男人依次下跪磕頭,之后再把灶王神馬從小佛龕上撕下,連同其他附件一起拿到院子里在松樹枝芝麻秸搭的架子上點火焚化,灶王爺便上天匯報去了。
春節(jié)里最值得盼望的娛樂就是放煙花爆竹了,在北京這邊的郊縣有不少家庭作坊制作,但是質(zhì)量最好的煙花爆竹產(chǎn)自河北省南部的束鹿地區(qū)。中國爆竹以其爆炸力強、響聲大而聞名,最受歡迎的是“雙響”,俗稱“二踢腳”,雙響內(nèi)部有兩個藥倉,由隱蔽的藥線連接,引火線裝在底部外側(cè)。不管小孩大人都喜歡放鞭炮,因為中國人相信這可以祛除晦氣,盼來一個幸福的新年。
到了除夕這天,一些大家庭會把祖先的牌位請下來,供上酒席。一些旗人家庭會把祖先的畫像請出來懸掛,全家人按輩分依序跪拜,跪拜之后就可以吃年夜飯了。吃完年夜飯,全家人聚齊,由小輩給長輩磕頭行禮,叫做“辭歲”,然后長輩再給小輩一小筆裝在紅紙里的錢,叫“壓歲錢”。然后一家人一起動手來包餃子,按照習俗從大年初一到初五,應(yīng)該每天吃餃子。午夜的十二點爆竹響起,迎接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這個儀式和之前的一樣,只是供品改成了餃子。年三十這天還有一個傳統(tǒng),叫“守歲”,全家人都要整宿不睡覺,因為當天晚上早早去睡覺,是一個不好的兆頭,而且那時的北京城滿城都是爆竹聲,想睡也睡不著。
大年初一,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去給親戚朋友拜年。出門遇到的人都要互相道賀,說“新禧新禧”“多多發(fā)財”,同時互相作揖請安。到人家里,小輩要給所有長輩磕三頭,要是長輩不在家,就要“朝上磕”——沖著空椅子磕,磕頭前還要說各種吉祥話。
春節(jié)時候北京人還都喜歡逛廟會,最出名的廟會是齊化門外的東岳廟,東岳廟在正月初一開廟一天。廣安門外六里橋的五顯財神廟是正月初二開廟,再有就是正月初三開廟的城隍廟,這個城隍廟就在現(xiàn)在西城區(qū)的菜市口附近一條胡同里。除了這三個去處,西北郊的大鐘寺和西便門外的白云觀也值得一去。大鐘寺從正月初一開廟十五天,這座廟本名覺生寺,因為保存有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銅鐘而得名。白云觀開放的日子多四天,直到正月十九的“燕九節(jié)”。北京人踴躍到這些廟里去,一是給神佛燒香膜拜,二是趁著新年假期去游逛娛樂。
除了廟會,最值得北京人期待的就是元宵節(jié)了,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節(jié)》里面是這樣描述的:“元宵節(jié),處處懸燈結(jié)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jié)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p>
元宵節(jié)之后,春節(jié)也就臨近尾聲了,大家也就該工作的工作,該上學(xué)的上學(xué),直到這一年的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