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人家有新娶媳婦的,于元宵節(jié)設酒祭床。 更樓街道直塢村的燈籠燈——始于清光緒年間?!拔母铩逼陂g曾一度停止,改革開放后又恢復起來,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迎燈籠燈,成為當?shù)氐囊环N民俗。它代表著吉祥喜慶、代表著平安和順。這是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積極向往和期盼憧憬。 航頭雙獅——“航頭雙獅”據傳源于清朝,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航頭人為了鬧新春、祈求吉祥太平,每年從正月初二起舉行舞獅活動,直至元宵結束。村民喜逢婚嫁討親時均要請舞獅隊上門表演,以示慶賀。 清潔燈——“清潔燈”流傳于建德蓮花鎮(zhèn)齊平一帶。信奉佛教的鄉(xiāng)民于每年元宵節(jié)前后,均要制作和擎舞清潔燈,祈求神靈護佑,以保來年風調雨順,人人健康,歲歲平安。 “清潔燈”初為寺廟舉行佛事、舉辦廟會,以及在寺廟之間禮尚往來儀式中所用,后走入民間普通人家,漸漸演變成元宵節(jié)的民俗活動。1949年后曾停止活動,本世紀初開始恢復,作為春節(jié)期間吉祥祈福的民間習俗而流行。 建德出生壽慶禮俗 建德出生禮俗主要有催生、出生、報喜、三朝、賜名、滿月、百日、周歲等,農村還有"認親爹"、"認樟樹娘"之俗。壽慶禮俗一般從五十歲始,十年一慶。主要有發(fā)帖、壽堂、壽禮、拜壽、壽宴等習俗。各檔禮俗皆有一套繁縟的操作規(guī)定。建國后,出生壽慶禮俗大多改良從簡,主要體現(xiàn)尊長愛幼、闔家歡樂的氣氛,嬰兒出生,長輩送衣服、玩具之類;長者壽期,闔家團聚,以示敬意。農村也有吃長壽面之俗。建德喪葬舊俗 建德稱老死為"正寢"或"過輩"。喪葬多棺葬,喪禮以死者經濟地位定繁簡。一般經過送終、落地、報喪、帶孝、落材、封材、守靈、做道場、點主、出殯、安葬、謝孝等禮俗。各節(jié)禮俗自有一套嚴格的"操作"程序和具體規(guī)定。壽昌地區(qū)的喪葬習俗稍有差異,壽昌祭奠禮儀是原壽昌縣所轄地區(qū)的一種人生禮儀(葬禮)這種葬禮主要以做道場為主,能教導活著的人孝敬祖先,尊重生命,寄托哀思,告慰逝者,反撲歸真,回歸大自然。增進民族團結,家和業(yè)興、促進社會安定。九姓漁戶喪葬禮俗較岸上百姓簡易。建國后,喪葬習俗逐漸改良,提倡并推行火葬。 農歷七月半喜做千層糕 農歷七月半,在建德的一些農村有做千層糕的習俗,預示著農戶吃了千層糕,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心愿。做千層糕的過程:先把一大捆稻草燒成灰,再把竹葉和黃金柴根放入鍋里煮,把煮開的黃色的水澆在稻草灰上,讓水瀝到鍋子里,原來黃色的水變成棕色了。外婆把鍋里棕色的水舀到桶里,等水涼了,就把米浸下去。過了兩三個小時,米浸脹了,外婆把米磨成漿。架起蒸籠,蒸籠內墊上一層紗布,然后澆上一層米漿,等這一層熟了,再澆上一層漿……就這樣澆了十幾層,千層糕終于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