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風習俗:
一、?喪葬
苗族喪葬,古代有洞棺葬習俗。老人去世,安放于巖洞。望漠縣桑郎鎮(zhèn)述里錫襪洞,有洞葬棺1其紅巖洞有棺木9具,麻山1鄉(xiāng)下油年坑洞有棺木12具,巴篩洞、果嶺洞、干巖洞、高木洞都有木,還有樂旺鎮(zhèn)的油全洞有數(shù)具棺木。現(xiàn)代洞棺葬已經(jīng)絕跡,完全實行土葬。土葬有入殮、祭奠、出殯、安葬等程序。
1、出殯、安葬有棺殮土葬、送終、設靈堂、喊飯、擇期、開路、引發(fā)、砍馬(牛)、解齋、送飯菜、復山、除服、重喪。
二、服飾
苗族服飾,男性無大異,一般頭戴青、藍色頭帕,舊時穿長衫或?qū)蠖桃?,寬松筒形褲。女性服前豐富多彩,式樣色調(diào)繁多。望謨縣苗族大都自己種棉花種麻,自己紡紗、績麻、織布、縫制衣。苗族支系,以語言、服飾為區(qū)別,表現(xiàn)在婦女的打扮和裝束。
1、“黑苗”男性穿青色長衫,布紐扣,下身穿桶褲,長齊膝下,亦為青色和藍色,褲頭另接其它顏色多是白色。
2、“紅苗”自稱“猛哪”,即紅的意思。女性上衣是細麻縫制,衣袖是蠟染繡花紅布作高領領背下有一塊寬4寸8的紅色圖案坎肩,衣襟無衣扣,短齊腰。
3、“白苗”自稱“猛縷”?!翱|”是白的意思。婦女頭戴4丈長、層層相疊的青色或藍色大盤帕,上衣用棉布或細麻布縫制,右開襟,長齊腰帶系處,衣領衣袖繡花,衣領下面紅色圖案坎肩,長尺余,寬8寸,四周鑲上花邊。
三、?居住
望謨縣苗族,遷入縣境內(nèi)較晚大都是清朝后期遷徙來的。遷人后,在無人居住的荒地墾荒種地因而居住分散并以支系聚居一村一寨。如石電的松團村、岜饒鄉(xiāng)的絨村、新屯鎮(zhèn)的牛角塞等。苗族村賽或單家獨戶、或三五戶為鄰居,很少有數(shù)十戶同一村賽。
苗家有“上大梁”的習慣。梁是架于中間一間的兩根中柱上,在“上大梁”之前,要在正中一間后面安一四方桌,桌上打一把洋布傘遮住,傘架上掛一張女帕及耳墜、桌子背面用一鋪席子圍著,桌上擺有一竹筒大米,在米上面燒香、點燭、點燈。
四、飲食
望漠縣苗族,居住和耕地處于高山地帶,故以旱地作物為主/主要生產(chǎn)苞谷、小米、蕎子高梁、紅、豆米、旱谷、旱稻等)水稻不多,平時以苞谷為主糧。逢年過節(jié)、辦喜事,用糯米式各種杷積喜歡吃嫩苞谷耙、紅稗粑、小米粑、蕎粑。
五、打老庚
苗族青壯年中常與本族以及布依族、漢族打老庚。逢年過節(jié),互送禮品,往來密切紅白喜事互相幫忙,親如兄弟姊妹,情同手足。
六、信仰
苗族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多神。家戶戶設神龕供奉祖先逢年過節(jié),或婚嫁喜慶,都要殺雞煮肉祭祀。
七、禁忌
族禁忌,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一早上忌吹火,初一早上,婦女忌串門。正月初一至初七不掃地不準有大響聲,不準砍柴劈柴,不準洗衣服,不能上山干活。遇上打春雷,第一次要忌5天第二次要忌3天,第三次忌1天,禁止犁田、犁土,做莊稼活。農(nóng)歷2月初二,忌“雀雀會”2天。產(chǎn)婦未滿月不準到堂屋,不準外出串門。
八、節(jié)日
有春節(jié)、開年、三月三、端午節(jié)、七月半、中秋節(jié)、新米粑節(jié)。
九、風情
有苗族禁忌、苗年、雞八塊、進門酒、跳花節(jié)、苗族新娘走親訪友、木葉飯、與死人“談戀愛”、吃狗肉、一家客人全寨親。